融合數字技術,提升中國制造“智”與“質”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40.5萬億元,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4.7%,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超四成,有效發揮了“穩定器”“壓艙石”作用。 汽車生產車間,智能程序操控機械臂精準作業,高效完成零件組裝焊接;電子制造工廠,大數據助力質量檢測,快速識別缺陷產品;紡織產業園區里,物聯網貫穿生產流程,實時監控設備狀態、智能排期生產計劃……一幕幕智慧場景精彩呈現,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中國制造帶去澎湃動能。借助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國制造業正逐步擺脫依賴于低成本和大規模生產的模式,向著高質量、高效率的方向邁進。新時代新征程上,以數字技術助力中國制造,是我們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應有之義,也是我們必須回答好的時代答卷。 數字技術添“智”能,激發中國制造創新活力。數字技術的介入,為中國制造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隨著5G、區塊鏈等新興數字技術的不斷成熟與應用,中國制造的創新邊界將被持續拓寬。借助數字技術賦能,中國制造得以實現智能化升級,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精細化程度大幅提升,生產效率顯著提高,產品質量穩定性顯著增強。這些創新成果不僅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也促使整個行業格局發生深刻變革。展望未來,更多融合數字技術的創新業態與商業模式將不斷涌現,比如基于大數據分析的個性化定制生產平臺,以及以區塊鏈技術保障供應鏈安全透明的智能制造生態等,助力中國制造在全球產業鏈中邁向中高端,以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書寫中國制造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數字技術提“質”效,推動中國制造綠色發展。在全球倡導綠色發展的大背景下,數字技術已成為推動制造業綠色轉型的關鍵力量。大數據分析能夠精準洞察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節點;智能優化系統可依據實時數據調整生產參數,從而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物聯網監測則能實時反饋設備運行狀態,及時發現并解決能源浪費問題......這些數字化技術的應用,顯著提升了傳統行業的生產運營效率,達成了提質增效、節能減排的雙重目標。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需要加速生產方式數字化與綠色化的協同轉型,構建高效優質的綠色制造服務體系,一方面培育新興綠色產業,另一方面推動傳統制造業綠色升級,實現數字技術與綠色能源技術的融合發展。數字技術賦能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既是落實“雙碳”戰略的重要依托,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需求,更是提升全球競爭力的關鍵選擇。 同心同向,擁抱數字技術引領的中國制造新未來。面對數字技術帶來的變革與挑戰,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應攜手共進。政府需加大對數字技術研發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引導科研力量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同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數字技術在制造業的應用營造良好的政策和法治環境。企業要增強數字化轉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加大在數字化設備、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數字化轉型路徑。社會各界要加強數字技術的普及教育,培養更多適應數字時代的高素質人才,為中國制造數字化轉型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撐。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凝聚各方智慧與力量,方能讓數字技術與中國制造深度融合,開創中國制造業更加輝煌的未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