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發展夜經濟組合拳 激活城市發展新活力 ☆
1月8日,江蘇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多部門聯合出臺《江蘇省繁榮經濟激發消費活力若干措施》,這是江蘇首次出臺關于繁榮夜經濟的系統性政策文件。 夜經濟一頭連著居民生活,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作為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消費“新藍海”,夜經濟正逐步成為衡量一個城市經濟開放度、便利度和活躍度的重要指標。《若干措施》的出臺,把進一步抓緊謀劃發展夜經濟提上了重要日程。如何結合本地實際,因地制宜發展夜經濟,不僅關乎城市的繁榮,更考驗著政府的治理智慧。需要打好“組合拳”,探索夜經濟的新模式、新業態,為城市經濟注入新活力。 科學謀劃,加強頂層設計。夜經濟的發展是城市發展整體中的重要一環,確保夜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將夜經濟的規劃同城市發展規劃有機統一,長遠謀劃。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2024中國夜間經濟發展報告》預測指出,2024年國內夜間旅游總花費將達到1.91萬億元,同比增長21.7%。數據的背后,直觀反映出夜經濟的強勁增長動力,也體現出各地政府對夜經濟發展高度重視和系統謀劃。從南京融合古都文化底蘊打造“夜之金陵”,到蘇州結合江南韻味開發平江路夜游,再到泰州運用信用助力夜市火爆發展。實踐看來,夜經濟發展不能一蹴而就,做好頂層規劃,才能按照既定軌道,穩步前行。 文化賦能,創新消費場景。當前,各地夜經濟發展已經有了一定成效,但也面臨相應挑戰。很多地方發展模式單一、商業發展形態同質化嚴重,缺乏長遠發展的競爭力。《若干措施》提出,要從商業、旅游、健康、研學、展演等五個重點領域著手,全方位多層次拓展夜消費的新場景、新業態。將各地傳統文化融入各領域,加之融合AR等科技手段,打造差異化、品牌化發展路線,便是破除發展困境的有效方法。比如,西安打造的“長安十二時辰+大唐不夜城”唐文化全景展示創新實踐,便是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優秀范式。不僅豐富了市民和游客的夜間文化生活,也帶動了周邊餐飲、娛樂等行業的消費增長。“文化+科技”的創新發展模式,將加快助力夜經濟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優化管理,強化消費保障。“煙火氣”繚繞的夜市,是不少上班族下班后放松的好去處,也是美好生活精神需要的重要一環。完善夜經濟公共服務,溫暖好群眾的心,是夜經濟長遠發展的重要保障。《若干措施》中首次提出多條彰顯溫度的管理措施,比如,依實際條件提供夜間公益服務、依法簡化放寬審批監管、依季節動態摸排經營場所等。這些管理措施,也體現了江蘇做好夜經濟發展的決心意志。總體來看,無論是完善照明等硬件設施,還是強化交通管理、安全巡邏,亦或是做好衛生監管,全方位做好服務保障,才能營造出讓居民安心的消費環境,提升消費者“夜生活”體驗感。 夜經濟的發展,不僅關乎城市的繁榮,更關乎市民和游客的生活質量。只有堅持做好規劃、創新發展、以人為本,才能讓夜經濟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也只有這樣,夜經濟才能真正成為城市的新名片,為城市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