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領航,開啟新時代發展浪潮
據全國組織機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服務中心統計,截至11月底,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總量達到457.41萬家,與2023年底相比增長17.99%。 從智能制造領域的生產線自動化升級,到金融行業依托大數據實現精準風控;從教育領域憑借線上課程讓知識傳播無遠弗屆,到醫療保健借助遠程醫療、數字影像突破時空限制,為患者帶來更便捷的服務,各行各業對數字化轉型的需求不斷增加,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數字經濟已然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依托政策引領、技術驅動與人才支撐,全方位賦能數字經濟,方能使其在經濟發展的主航道上揚帆遠航,助力我國邁向更高質量的發展新征程。 政策“領航定向”,厚植數字產業沃土。在“數字中國”戰略布局下,江蘇各地政府積極作為,出臺多項利好政策,為數字經濟的穩健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在稅收方面,對于數字經濟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大力傾斜,企業所得稅稅率降至15%,使得企業有更多資金回流用于研發,擴充技術團隊,激發創新活力。再看南京紫金山數字創新園,以極具前瞻性的舉措助力初創企業成長,提供三年免租金的優質辦公場地,設立上限高達500萬元的天使投資基金等優厚條件,吸引逾百家初創企業欣然入駐,在這般孵化環境下,企業運營成本顯著降低,核心競爭力卻得以指數級提升,逐步形成規模化產業集群,成為數字經濟版圖中熠熠生輝的增長極。 技術“破浪前行”,驅動產業深度蝶變。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的不斷進步,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推動著企業的創新與發展。江蘇徐工集團借助5G與工業互聯網技術,實現設備互聯互通與遠程操控,生產效率大幅提升,產品質量穩定性顯著增強,成功從傳統制造邁向智能制造,一躍成為行業標桿,引領行業變革潮流。南京大學等高校充分發揮科研優勢,與企業深度攜手,積極探索人工智能在醫療影像診斷、智能安防等領域的應用,推動相關產業從傳統模式向智能化、精細化轉變。隨著科研成果的加速落地轉化,產業邊界的持續向外拓展,技術進步正持續重塑著數字經濟產業的發展格局。 人才“保駕護航”,筑牢數字發展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數字經濟變革浪潮中,人才是發展的第一資源。要牢牢把握人才這一關鍵,完善數字人才引、育、用、留全鏈條,加快建設素質高、結構優的數字人才隊伍,著力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強大支撐。”東南大學新增前沿數字專業,為數字經濟產業輸送大量專業對口人才;華為南京研究所通過股權激勵、培訓深造等方式留住人才,讓科研人員能夠潛心鉆研、扎根創新;各地政府舉辦人才交流活動,搭建起人才流通、知識共享的橋梁,廣納四海賢才,為數字經濟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從而穩固產業發展根基。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數字經濟發展浪潮洶涌,只要我們緊握政策、技術、人才三把關鍵“鑰匙”,精準施策、協同發力,定能讓數字經濟巨輪穩穩航行在時代浪潮之巔,開創更加繁榮昌盛的經濟新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