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共濟,讓醫保改革行穩致遠
日新之謂盛德。時代的車輪滾滾,群眾的需求多樣。醫保政策事關全局,一頭連著社會保障,一頭連著民生福祉,是實現美好和諧社會的“頂梁柱”。在國家醫保局的統籌推動下,目前,江蘇、河北等9個省份31個統籌區,已正式上線醫保個人賬戶的跨省共濟功能。 小“共濟”,托舉大民生。不難發現,這一舉措的背后,其實是我國人口結構的深刻變化與整體醫療保障能力的提升。醫保跨省共濟功能更新上線,打破個人賬戶原有的地域限制,進一步完善了我國醫療保障體系。 盤活“沉睡資金”,提升醫保資金使用率。數據顯示,2023年醫保個人賬戶結存累計約1.4萬億元。依托跨省共濟功能,身在外省的參保群眾能以“醫保錢包”為載體給“近親屬”轉賬,用于看病就醫。利用互聯網的遠程支付功能,只需要用手一劃一點,便能輕松便捷“叫醒”賬面的余額資金,讓其“游”向需要看病的患者,這種方式無疑讓整體醫保資金的資源配置運用更加合理化、效率化,對進一步提升廣大參保群眾及其家庭的保障水平有重要助推作用。 提升就醫便利,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我國的跨省流動人口總數約有1.5億人。為了獲得更好的教育、醫療、就業等資源,跨市跨省正成為更多公眾的選擇。就在近些年,異地看病、異地就醫逐漸成為現實,這次醫保上新的“共濟”功能也能實現“跨省”聯系,將對親人的關愛與呵護通過“精心包裝”的“醫保錢包”傳遞,搭建起“心靈的橋梁”,讓距離不再是束縛,讓親人間的互助轉瞬便能到達。誠哉斯言,讓醫保制度更加周到、公平、普惠一直是各方共同追求和努力的方向,跨省共濟功能本質上實為一項民生舉措。創新建立“醫保跟人”的運轉機制,異地就醫更方便,實實在在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弘揚“共濟”精神,促進社會公平和諧。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庭是一個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家庭成員之間互相扶持、互相關愛。醫保上線跨省共濟功能,增強了群眾的參保積極性。一方面,不僅可以促進家庭和睦與團結有愛,還能有效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提升兜底保障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增強社會成員的信任感和歸屬感,弘揚“同舟共濟”的精神,提高家庭抗風險能力,一定程度上還能縮小社會貧富差距,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作出貢獻。 風正潮平,自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更須奮鞭策馬。醫保部門在關注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和呼聲的同時,要積極總結試點工作經驗,善于傾聽專家、群眾意見,爭取在更多省份乃至全國范圍內上線跨省共濟功能,為促進醫保體制深化改革提供強大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