綻放民族文化之美,共筑文化強國夢
11月16日晚,由中國作家協會、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的“2024中國文學盛典·駿馬獎之夜”在廣西南寧舉行。盛典現場,各民族獲獎作家先后登臺領獎。30位獲獎者身著民族盛裝,在《我的祖國》的悠揚樂聲中接過獎杯,與觀眾和讀者分享自己的創作經歷和人生故事,共同展現了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民族文學蓬勃發展的動人圖景。 駿馬獎是促進少數民族文學的創作和發展,為少數民族作家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交流思想的廣闊平臺。通過駿馬獎的評選和表彰,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文學作品得以涌現,這些作品不僅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寶庫,更讓少數民族獨特的文化魅力得以廣泛傳播和深入人心。維吾爾族阿舍的《阿娜河畔》、瑤族光盤的《煙雨漫漓江》、藏族馬伯庸的《大醫》、藏族尼瑪潘多的《在高原》、塔吉克族肉孜·古力巴依的《花兒永遠這樣紅》——這些獲獎的文學作品無不向我們展示著在九萬六千平方公里上多姿多彩又交相輝映、和光同塵的民族文化——或許在同一時間,維吾爾族的凜凜關山正飛雪,而廣西瑤族的煙雨漫漓江,但他們的血管里流動著中華兒女的血,他們的身體中都有著一顆鏗鏘跳動的愛國心。 駿馬獎更是推動少數民族文學與主流文學的交流與融合,各族人民理想與宏達中國夢水乳交融的“弦樂團”。通過這一獎項的設立和評選,少數民族文學得以更加緊密地與主流文學相結合,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格局。這種交流與融合,不僅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文化理解和尊重,更推動了中華文化的整體繁榮和發展。正如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盤村姚瑤所寫的報告文學《“村BA”:觀察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窗口》,他以偉大脫貧攻堅戰役經歷者、在場者的身份,以更加主動的姿態和更加宏大的歷史視野,深扎火熱現場,向世界各地人民展示了臺盤村老百姓歷經脫貧攻堅后的新變化,展現了當代個人生活水平提高與鄉村全面振興相輝映的美好畫卷。正如姚瑤本人所說:“在富有時代特色的現實中,去尋找隱藏在村莊深處的光芒,向全世界講述中國鄉村蓬勃發展的美好故事”。 駿馬獎在傳承和弘揚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在評選過程中,駿馬獎始終注重作品的民族特色和多樣性,鼓勵少數民族作家在創作中深入挖掘和展現本民族的文化底蘊和獨特風情。這些獲獎作品不僅是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生動詮釋和再現,更是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傳承和發揚。正如娜仁高娃《馱著魂靈的馬》一書,以深情而細膩的筆觸,生動展現了蒙古族這一少數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深邃內涵。在這部作品中,馬不僅是草原上的生靈,更是蒙古族人民精神世界的象征,它們馱負的不僅是牧民的生活與希望,更是蒙古族文化中那份對自然的敬畏、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自由與勇氣的無盡追求。通過描繪馬與人之間的深厚情感,以及馬在蒙古族信仰、習俗中的特殊地位,作者巧妙地勾勒出一幅幅既壯麗又溫馨的民族文化畫卷,讓讀者在字里行間感受到少數民族文化的獨特韻味與不朽生命力。 駿馬獎之夜是一場屬于各民族人民的文化盛典,在這里,萬千文化的涓涓細流在最后百川匯河,融合成我們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它更是“以文會友”,促進了各族文明的交流互鑒,碰撞出新的火花。正如獲獎作家艾布所說“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上,兩個相距遙遠的地方,就這樣通過文學‘心心相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