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快遞助力“大”發展
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1月17日,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這一數據的突破表明,網絡購物這一消費模式持續繁榮發展,已成為刺激消費、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通過科技賦能、政策支持、服務完善等方式,多措并舉助力網購良性發展,持續釋放消費潛力。 科技賦能,煥發消費活力。網絡購物將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結合,一出現便吸引了無數年輕人的注意,近年來,網購的消費場景不斷拓寬,直播帶貨等銷售模式火熱發展。然而快遞難進村,老年人群體不擅使用智能手機等因素阻礙了網購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我們通過科技賦能,解決現實阻礙因素,滿足不同群體需求,深挖消費市場潛力。例如,“快遞進村”工程的實施,通過探索建立快件物流資源共享服務大數據平臺,提高快遞分揀速度,應用無人快遞車、智能快遞柜等創新模式技術,提高快遞的送達速度和準確性。科技為打通農村消費的“最后一公里”插上了翅膀,使得廣大農民消費需求釋放。未來,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應用也將助力銀發經濟、低空經濟等繁榮發展,“互聯網+旅游”“互聯網+養老”等消費新場景的探索,將使技術紅利不斷惠及全體人民。 政策支持,提振消費信心。2022年8月,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正式實施,將網絡交易納入標價市場監管,使消費者網上購物有了更多政策法規層面的保護。不少網購平臺也實行了諸如“15天保價”的措施來防止商家惡意標價。今年,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通過政府支持、企業讓利等多種方式,支持居民開展家裝消費品換新。消費者打開購物軟件,搜索手機、冰箱等家庭電子產品,即會出現“以舊換新”選項,專人上門回收舊家電,折價抵扣新家電費用,以更優惠的價格購買到同等產品,既有利于資源回收再利用,也帶動了相關快遞業務量強勢增長。各種政策的相繼實施給消費者網購喂下“定心丸”,既保障了交易的相對公平,也刺激了相關領域的消費,進一步擴大內需,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服務完善,保障消費權益。網購火熱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一些不良現象的出現:貨不對板、缺斤少兩、虛假評價等現象打擊了消費者網購的熱情。對于電商平臺而言,這不僅,影響商家盈利,更影響了消費者對于平臺的信任度,要想可持續發展,應該自覺完善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的平臺監管與服務,例如加大對于帶貨主播虛假宣傳的懲治力度,通過封禁直播間、罰款等方式引導平臺直播帶貨行業良性發展,讓消費者獲得更好的購物體驗,提升用戶粘性,助力平臺長遠發展。同時網購服務的完善,也有助于網購場景的進一步拓寬,消費者基于對平臺的信賴會更樂意嘗試新型網購模式,釋放消費需求。 快遞的一頭連著各行各業發展,另一頭連著千家萬戶的民生瑣事,小到一針一線大到建筑鋼材,都可以通過指尖一點隨時隨地實現交易。小快遞中蘊含著巨大發展潛力,要推動其良性向好發展,使其成為助力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