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響科技強音,讓新質生產力“引吭高歌”
11月14日,以“科技引領發展 產業融合聚變”為主題的“中國科技第一展”——第二十六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在中國深圳舉行。作為目前中國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展會,高交會是中國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要風向標。各大科技企業紛紛亮出“看家本領”,全方位展現我國新質生產力各細分賽道取得的重大成果。 彰顯“硬實力”,締造“北斗錯落長庚明”的國之重器。此次高交會上活躍的科技交易背后,是中國科技創新“硬核浪漫”在世界舞臺上的不容忽視。“嫦娥”攬月入懷,“羲和”探尋逐日,“北斗”閃耀蒼穹,“天問”求索探火……從縫隙中窺見天光,我們刷新浩瀚宇宙的“中國高度”,展現繁茂地球的“中國寬度”。這些“頂天立地”的大國重器一步步將神話變成現實,中國在高新科技的發展上緊盯前沿技術,強化源頭研發,推進數字化轉型,多次實現從零到一的跨越,用舉世矚目的制造能力、創新動力共同構成新質生產力形成的加速器。 錨定“核心點”,開鑿“為有源頭活水來”的創新之泉。“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高交會匯聚優質創新資源,展示全球前沿科技成果和產業發展趨勢,是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生動實踐。要想釋放高質量發展的強勢動能,必然要先通暢創新的源頭活水之渠。近年來,我國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大原創性、顛覆性科技投入,在人才、政策、金融等多方面給予補貼,用一批綠色、智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科技成果鋪路,走上創新發展的“康莊大道”。 聚焦“共贏面”,高揚“百花齊放春滿園”的開放之帆。高交會不僅專注于成果轉化,還搭建起一個覆蓋全球科技合作網絡、凝聚全球科技創新共識的高技術成果交易平臺。一直以來,我國始終堅持培育開放的創新“生態”,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科技合作格局。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在全球創新治理上深度投入;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推進科技人文交流;主辦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浦江創新論壇等,為全球頂尖科學人士提供了一個交流探討的寶貴機會……至今日,中國已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科技合作關系,簽署118個科技合作協定。 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成創新之功。中國在國際高新科技舞臺上,已然成為重要領域的全球領跑者,前沿領域的全新開拓者。“中國聲音”如雷貫耳,“中國方案”艷驚四座。未來,中國也將持續整合科技創新資源,開辟新賽道,塑造新動能,不斷用新質生產力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