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施策,助力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高校畢業生就業關系民生福祉、經濟發展和國家未來。據統計,2025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222萬人,同比增加43萬人。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就要以教育部《關于做好2025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為指引,深入實施“2025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和服務體系建設行動”,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內外”兼修,以學科建設引領就業。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其學科建設、內容規劃及人才培養,事關畢業生個人能力與社會需求的匹配度。改革開放以來,從“211”工程的實施,到“985”工程的布局,再到“雙一流”建設的推進,有效提高了高效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能力,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然而,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部分高校存在學科設置脫節于社會發展,教學內容滯后于行業前沿,進而導致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面臨著“學非所用”的困境。在經濟轉型升級和新技術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各地各高校要結合本區域發展實際,有針對性地調整學科布局,主動布局新興學科專業,擴大急需緊缺學科專業布點,調整不適應社會需要的學科專業,構建出一個精細化、動態化的“就業-學科”良性循環機制,進一步為畢業生開辟更多高質量的就業空間。 “上下”同步,以政策激勵提升就業。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把健全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機制作為重要的改革任務之一。全會以來,各地政府聚集貫徹全會精神,推出社會保險補貼“直補快辦”、租房補貼“一鍵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免申即享”等一系列優惠政策,為高校畢業生減輕就業壓力;統籌運用稅收優惠、社保補貼、培訓補貼、創業擔保貸款等政策,幫多措并舉激發經營主體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積極性。同時,各地各高校也積極牽線搭橋,提供“一站式”服務。據報道,僅今年9月份,各地各高校已開展各類專場招聘會、企業宣講、政策宣講會、“直播帶崗”等活動5.5萬場,為畢業生提供崗位信息1093萬條。當前,正處于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關鍵期,各地各高校,更需在服務上要做到更“精致”,在政策上做到更“精細”,在對接上要更加“精準”,確保畢業生能充分就業。 “點面”結合,以精準幫扶充分就業。對于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以及殘疾等畢業生群體來說,由于長期缺乏必要的素質提升,他們在專業選擇、職業發展和技能培養等方面面臨一定的挑戰,這導致他們在就業市場上缺乏競爭力。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畢業生往往還肩負著沉重的經濟壓力,畢業后不僅要償還助學貸款,有時還需承擔家庭的日常開銷。對于這類就業困難人員,習近平總書記在《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一文中強調,要加強對大齡、殘疾、較長時間失業等就業困難群體的幫扶,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各地各政府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健全重點群體就業幫扶機制,建立幫扶臺賬,落實“一人一檔”“一人一策”精準幫扶要求,組織實施好“宏志助航計劃”,優先提供指導咨詢、優先推薦崗位、優先組織培訓和就業實習實踐,為推動高質量充分就業助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