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領“全面綻放” 鄉村振興“景”上添花
11月5日上午,習近平前往咸寧市嘉魚縣,首先到潘家灣鎮十里蔬菜長廊考察。深秋時節,這里仍然滿目青翠、生機勃勃。習近平走進田間,察看蔬菜長勢,詳細詢問蔬菜品種、種植技術、銷售等情況。他強調,農村天地廣闊,農業大有可為。發展現代農業,建設農業強國,必須依靠科技進步,讓科技為農業現代化插上騰飛的翅膀。 產業振興是增強農業農村內生發展動力的源泉,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近年來,各地善用創新“催化劑”效應,基于地域特色,將傳統產業基礎、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需求導向轉化為產業升級、集群發展的新動能,讓“老字號”煥發“新活力”,打造“區域品”“特色牌”標桿,驅動產業鏈條整體躍升,構建多元共生、各具魅力的現代產業“新畫卷”。 精心規劃,繪制鄉村產業“獨特藍圖”。推進產業振興,需避免“同質競爭”,遵循“一地一品”策略,深挖地域特色資源,發揮本土獨特優勢,確保產業既生態可持續又市場競爭力強。江蘇省太倉市,地處長江南岸,稻作文化源遠流長,是著名的“江南魚米之鄉”。自改革開放以來,太倉市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尤其是稻漁綜合種養模式,歷經數十年精心培育,已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稻漁產業。太倉市通過系統規劃與精細管理,巧妙融合生態農業與休閑旅游,打造出了別具一格的“稻漁樂園”。在這片樂園里,稻田不僅產出優質的稻米,還孕育著豐富的水產品,年產量可觀,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讓“稻漁”不僅是“生產”,更是“景觀”,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同時,展開了一幅和諧共生的“田園畫卷”。 科技助力,增強特色產業“發展后勁”。科技是產業升級之鑰,創新是區域崛起之源。推動鄉村產業振興,需緊握科技創新這把利劍,開辟新領域、新路徑、新優勢,為鄉村產業注入強勁動力。為了促進蟹農增收,泰州市與高校及科研機構如南京農業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等深度合作,培育優質蟹種;同時,積極推進蟹養殖標準化、智能化示范區建設,運用遙感監測、智能喂養等新技術,優化蟹養殖結構與管理模式。堅持科技引領,不僅推動特色產業走向智能化、精細化、生態化的發展新階段,還促使各地區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形成獨特競爭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繪就鄉村振興的璀璨圖景。 拓展環節,憑借多元融合“促富共榮”。金陵茶園,是南京市農業文化的一張名片,寄托著茶農增收致富的愿景。以產業振興驅動鄉村振興,需不斷增進產業的市場影響力和附加值,這要依靠強主體、延環節、創新品、塑品牌,各地依據農業農村的獨有資源,推動鄉村產業全環節提質增效。規劃產業化布局,南京市大力扶持茶葉深加工及文旅融合企業,農業產業化領軍企業成為引領茶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的核心力量。金陵茶園通過“企業+茶園+茶農”的經營模式,吸引更多茶農加入,既彰顯了茶農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地位,又憑借精湛技藝和辛勤汗水實現了共同富裕,共同繪就鄉村振興的壯麗畫卷。 科技強則產業強,科技新則產業興。推動鄉村產業科技升級,不僅要研發突破、成果轉化,更要智慧賦能,在探索農業智能技術、挖掘產業數據價值上深耕細作,促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讓科技“新動能”催生農民“新富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