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就淮河生態美,生態經濟譜新篇
近日,淮河生態經濟帶第五次省際聯席會議在鹽城召開,會議旨在總結交流沿淮地區協同發展工作經驗,謀劃新一輪省級重點合作事項,推動淮河生態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淮河生態經濟帶是國家戰略發展區域,以淮河干流、一級支流及下游沂沭泗水系流經地區為規劃范圍,涵蓋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五省的多個城市,總面積達24.3萬平方公里。 發展淮河生態經濟帶,要深入貫徹黨的會議精神。省際聯席會議指出,沿淮五省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區域協調發展重要指示精神,積極發揮省級聯席會議制度作用,緊扣省際合作重點,健全推進機制,強化省際對接,不斷增強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動能,合作成效更加顯著。在貫徹黨的會議精神時,需要牢牢把握守正創新等重大原則,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淮河生態經濟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發展淮河生態經濟帶,要奮力開展合作與建設。習近平總書記說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優美的生態環境并不是經濟發展的負擔或障礙,而是推動經濟發展、提升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資源和財富。開啟新一輪的合作和建設,共同打造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的淮河樣板。首先要明確發展目標,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加強跨區域融合聯動,推動科創產業聯合發展;其次要推動區域協調,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強沿淮五省及29個市(縣)的緊密協作,共同推動淮河生態經濟帶的高質量發展;最后要保障實施落實,健全推進機制,強化省際對接,持續擦亮淮河生態底色,注重淮河生態的保護和資源的合理利用。 發展淮河生態經濟帶,要積極構建發展新機制。生態經濟旨在實現生態和經濟的平衡,淮河生態經濟帶涉及多個省份和城市,構建相關新機制是關鍵。一是構建跨區域協調機制,例如設立淮河生態經濟帶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就各種問題進行討論協商;二是構建產業協同創新機制,例如在生態環保技術科研方面,讓環保企業與高校合作,共同研發新型污水處理技術,將成果在整個淮河生態經濟帶推廣使用;三是構建金融支持機制,如推出綠色債券、綠色信貸等金融產品,向符合生態環保標準的企業提供低息貸款,鼓勵企業開展環保設施建設和綠色產業升級。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淮河生態經濟帶的發展是中國重視生態文明的縮影,凸顯出生態文明建設對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性。未來,五省應持續加強對接交流,深化國內區域協同,拓展國際經貿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