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國“加速跑”,全民健康“必來到”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的《習近平關于健康中國論述摘編》一書,近日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行。《論述摘編》一書的發行,表明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以人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黨的領導下,我們不斷筑牢健康防線,織就健康防護網絡,衛生健康事業向好向前發展,全體人民共享健康中國發展成果。 自新中國成立75周年以來,我國在衛生健康事業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們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人民身體素質日益增強,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8.6歲;各類疾病得到有效控制,艾滋病疫情總體繼續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結核病死亡率降至發達國家水平,2020年全國實現瘧疾消除……在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同時,億萬國民從中受益,從“看病貴”到醫保大范圍覆蓋,從“看病難”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逐漸完善,健康中國在政策、人才與創新等多種要素的共同作用下始終朝著“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的要求前進。 政策支持,指引健康中國發展方向。“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2020年6月發布并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通過法治保障健康中國發展;2023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意見》順應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充分、不均衡的形勢,通過健全完善鄉村醫療衛生體系,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2024年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到“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打下健康基礎。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無不提供著政策支持,推進完善相應法律法規,引領健康中國建設蔚然成風。 人才支撐,匯聚健康中國發展力量。人是一切工作的實干者,健康中國的建設離不開人才這一源泉活水,既要有管理人員來負責醫療系統的行政事務,更要有專業技能過硬的醫護人員筑牢健康防線,需要從人才的培養、引進、留下等多方面入手。我國基于衛生醫療資源不平衡的現實,高度重視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致力于培養專業化、規范化鄉村醫生隊伍。通過“訂單式”定向培養育才引才,解決部分科室人才供給緊缺的問題;重視“改善基層基礎設施條件,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為縣鄉醫護人員打造更好的工作環境;從完善機制體制出發,強調解決好鄉村醫生收入和待遇保障問題,健全人才激勵制度,創新人才使用機制,多措并舉共同發力,引進用好更多“健康守門人”。 科技創新,激發健康中國發展活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科技創新賦予健康中國發展新的活力。一方面完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機制,從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靈感,讓中醫藥文化適應現代社會,發揮最大作用。例如,已經實現產業化發展的“補中益氣丸”,根據千古名方“補中益氣湯”研制而成,造福了許多脾胃虛弱的群眾。另一方面,通過科技賦能,廣泛運用現代科技服務廣大群眾。例如現在流行的網絡問診,對于某些微小疾病,通過線上與醫生實時交流,了解自身的情況并有效應對,這對于居住在偏遠山村,醫療衛生不便的農民群眾意義重大,既通過網絡下沉優質醫療資源,也大大減少了出行成本。科技的意義不止于此,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科技全方位強化監測預警、風險評估、應急處置、醫療救治等能力,提升健康中國整體發展水平,為民族復興偉業夯實健康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最重要的指標還是人民健康,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礎。”實現人民健康必然要求持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這是不斷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和健康服務質量的豐富內涵,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面向未來,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以政策支持、人才支撐、科技創新三方面,努力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鉚足干勁、勇毅前行,為勝利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歷史偉業打下堅實健康基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