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往開來,走好新時代文化強國之路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設文化強國進行第十七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錨定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堅持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指導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順應信息技術發展潮流,不斷發展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國際影響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文化根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熠熠生輝,蘊含了無數偉大的智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必須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錨定2035年,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以“薪火相傳”之姿,傳承千年文脈的智慧;以“正本清源”之態,積蓄千錘百煉的力量;以“守正創新”之勢,譜寫繼往開來的篇章,爭當文化的保護者、傳承者、發揚者,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 探源文化根脈,以“薪火相傳”之姿,傳承千年文化的智慧。“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從三皇五帝到人民共和、從殷墟甲骨到簡體中文、從紅山文化到紅色文化。五千多年來,中華文化猶如一條波瀾壯闊的長河,始終奔流不息。仰望歷史星空,腳踏深厚大地,發掘好、傳承好、利用好中華文化是對歷史文化的回溯追尋,也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開拓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要以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為指引,從探源之旅中感知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從傳承之路上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研學之途中感悟中華文脈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因子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以堅定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肩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用心用情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深耕文化沃土,以“正本清源”之態,積蓄千錘百煉的力量。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三山五岳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長城、運河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悠悠歲月長河中,沉淀著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他們是中國人思想觀、道德觀、社會觀的生動體現,也是文化傳承發展的源泉。“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關系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廣大黨員干部當以學習精神為指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把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作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生產經營機制,讓百姓看到更多《只此青綠》般的視覺盛宴、讓《三體》等文學作品揚帆出海,讓更多的中國聲音傳得更遠更廣,把“我們的故事”變成“世界的故事”。 賦能文化新質,以“守正創新”之勢,譜寫繼往開來的篇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2008年北京奧運會,我們通過聲光融合“擊缶而歌”,敲響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序曲;2022年北京冬奧會,我們以二十四節氣為倒計時,將中華五千多年農耕文明積淀下來的精華同當代冰雪運動完美融合;2023年杭州亞運會,科技與美學結合的《水潤秋輝》以良渚玉琮為原型創作出的“水玉琮”現身舞臺,展現了一場古今文化的對話和穿越……像這樣融合了科技、文化、歷史等元素的創新正不斷涌現。未來,我們仍需秉持守正創新的理念,致力于探尋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徑,借助新質生產力賦能文化產業發展,持續推動文化與技術聯結、與創意嫁接,強化光影、5G、3D、VR等現代化科技的使用,實現文化建設數字化賦能、信息化轉型,從而發展出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