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金融支持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發展
2024年8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網站公布的信息顯示,該行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生態環境部、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和國家外匯局等八部門制定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金融支持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大金融支持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力度,進一步發揮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作用。 長江經濟帶橫跨我國東中西部,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區域,涵蓋了11個省市,人口規模和經濟問題占據全國的一半,生態地位特殊,在區域發展總體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產業在國內梯度有序轉移的協作機制、優化長江經濟帶發展機制、深化東中西部產業協作等要求。2023年末,長江經濟帶地區本外幣存款、貸款余額分別占全國的42.5%、45.6%,分別比2013年提高了1.2、3.6個百分點。因此,推動這一地區向綠色低碳轉型,事關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大局。 中央明確指出,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定位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由此可見,綠色發展是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因為這是持續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徑的需要,高質量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需要和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指導意見從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推動綠色金融與科技金融、數字金融協同發展,推動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養老金融協同發展,扎實做好金融風險評估和防控工作等4方面提出16項重點任務。為確保《指導意見》落地取得實效,金融機構要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宣傳引導和加強監督管理三項保障措施。同時制定行動方案、加強統籌協調和創新體制機制。 近年來,我國成功構建了以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為主的多層次、多元化綠色金融市場,為實體經濟的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注入強勁動力。按照《指導意見》要求,一是通過發展綠色金融,運用多項措施為長江經濟帶的綠色低碳發展注入金融力量,例如充分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支持綠色債券發行、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作用等;二是推動綠色金融與科技金融、數字金融協同發展,強化科技賦能綠色低碳發展,支持長江經濟帶產業梯度轉移,支持綠色低碳技術發展;三是推動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養老金融協同發展,精準支持“三農”、小微企業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扎實開展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群眾就業和養老金融服務等工作,大力支持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四是扎實做好金融風險評估和防控工作,牢牢守住風險底線。 《關于進一步做好金融支持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為我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金融支持框架。未來,隨著政策的逐步落地和實施,長江經濟帶將成為我國綠色發展的示范區,推動經濟、社會、生態的協調發展,實現更高水平的綠色低碳轉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