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綠色建筑,共建生態家園
建筑行業屬于高排放行業,在“雙碳”目標背景下,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機遇,低碳、綠色建筑已經成為建筑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廣綠色建筑,我國新建綠色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經超過90%,全國新建綠色建筑面積已經由400萬平方米增長至100多億平方米。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將全面建成綠色建筑,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綠色建筑發展的引領者。 在全球氣候問題日益嚴峻的背景下,建筑領域的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各國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的共同關注點。建筑行業雖然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但也是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其綠色低碳轉型顯得尤為重要。 2024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印發,《意見》明確提出推進城鄉建設發展綠色轉型,并對推行綠色規劃建設方式、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建筑、推動農業農村綠色發展作出部署。 大力推廣綠色低碳建筑,不僅是一次深刻的行業轉型,更是推動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建筑領域節能降碳的重要舉措,同時也為市場開辟一條新的道路,為建筑行業的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市場拓展等都提供了多方面的機遇。 應該看到,推廣綠色低碳建筑面臨著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力度大和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可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等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建筑行業碳排放占比大和電力碳排放是建筑運行碳排放的主要來源等挑戰。機遇與挑戰并存,唯有積極行動起來,方能把握機遇戰勝挑戰。 根據國際能源署測算,到2050年,節能和提高能效對全球二氧化碳大規模減排的貢獻率高達37%,節能和提高能效是實現碳減排最主要,也是最經濟、最直接的路徑。 一、落實零碳建筑測評工作。建筑領域的相關企業應及時響應標準文件的要求,從新建建筑和存量建筑改造等工作中,做好綠色建筑設計和施工標準的優化,提高建筑能效,減少建筑領域的碳排放。 二、合理優化新增建筑需求。嚴格控制大規模拆除、增建、搬遷,應留盡留,穩妥推進改造提升。在約束城市更新計劃的同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增建筑的需求,也為政府部門、建筑建設企業優先考慮建筑加固和改造等方式提升建筑功能和節能降碳提供可能。 三、加快推動高能耗設備以舊換新行動。在建筑領域,特別是建筑運行階段,對老舊建筑中高能耗的設備更新換代,雖然需要投入一定資金進行置換,但是更換后的高效節能設備更能優化政府部門或是企業的資源配置。 四、推廣使用建筑節能降碳新技術。從推廣節能降碳技術方面來看,“光儲直柔”技術是近年來建筑領域的一項重要創新,結合了光伏發電、儲能系統與建筑一體化設計,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實現建筑的自給自足,在工業、住宅、商業、辦公和公用建筑中,均有不同應用方式。 五、優化建筑運行階段碳排放量。從控制系統應用方面來看,建筑運行階段碳排放量占建筑全過程碳排放量比例一般在20%左右,因此有較大的節能降碳空間。一方面,在運行階段可以盡可能使用清潔能源作為建筑運行的能源供應端;另一方面,盡可能利用數字化智能技術。 此外,綠色建筑擴面,提高綠色建筑的社會認知度和接受度勢在必行。一方面要加強宣傳力度,廣泛開展綠色建筑宣傳活動;另一方面要強化示范引領,增強老百姓的具體感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