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創新大賽之風,揚科技大賽青春之帆
以“我敢闖,我會創”為主題的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4)總決賽及同期活動,于10月12日至15日在上海隆重舉行。在此期間,25名參賽學生代表滿懷激情地向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匯報了參賽的深刻體會,并表達了投身創新實踐、勇擔時代使命的堅定決心。總書記在回信中給予了他們親切的勉勵和殷切的期望。 以賽促教,鑄牢激發潛能的“主心骨”。自2024年4月啟動以來,本屆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吸引了來自國內外153個國家和地區的5406所高校,共514萬個項目、2083.6萬人次的學生報名參賽。這不僅是一場充滿激情與智慧的競賽,更是一次促進中外科技交流的盛會。通過競賽,各高校及教師的教學熱情和創新意識被極大地激發,教學質量和效果得到了顯著提升。同時,校內外教學和實踐資源的整合力度不斷加大,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推動了教學方法和策略的調整,使高校教學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為構建教育、科技、人才協同融合發展的生態體系提供了有力支撐。 以賽促學,畫好啟迪智慧的“同心圓”。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為青年大學生搭建了一個鍛煉和展示自我的廣闊舞臺,激發了他們無限的創新活力。競賽不僅激發了全球青年大學生對科研、科技的興趣和積極性,還讓他們從大賽中汲取了寶貴的經驗。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創新和探索精神被點燃,他們主動學習、積極尋找答案,自我學習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此外,大賽還為大學生提供了實踐創業的機會,讓他們在真實環境中應用所學知識,提升實踐能力。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唯有不斷學習、不斷前進、不斷為科技發展注入青春活力,方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以賽促創,跑出展現風采的“加速度”。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創新是人類進步的源泉,青年是創新的重要生力軍。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明確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此次大賽生動展現了當代青年人的創新能力。例如,獲得本次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冠軍的是上海交通大學的“哪吒——全球首個‘海空一體’跨域航行器平臺”項目。據項目組介紹,“哪吒”系列以其新穎獨特的“上天入海,飛潛合一”及跨介質連續觀測能力,在海洋探測、海洋工程建設、海洋資源開發保障和國防建設等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為海空環境要素聯合觀測、水下目標探測識別、跨介質通信中繼以及海事應急搜救等重要應用領域提供了革新性平臺。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參賽學生代表的回信中再次強調,創新是人類進步的源泉,青年是創新的重要生力軍。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以此為契機,以賽為媒,弘揚科學精神,積極投身科技創新,為推動中外科技交流、促進科技進步貢獻青春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