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中醫市集“火熱出攤” 中醫藥文化“火爆出圈”
10月20日,“蘇中醫·行世界”文化市集在江蘇南京璀璨開幕。20余家三甲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搭臺出攤,將江蘇豐富的中醫藥文化資源向市民展現、向世界展示,吸引了大波游客前來打卡。 從創立人工呼吸法、洗胃術和救溺倒水法的葛洪,到創作溫病“衛、氣、營、血”辨證大綱的葉天士,再到創新“三毒說”“瘀熱論”理論的周仲瑛,江蘇中醫藥名士彬彬濟濟。從首創按藥物自然屬性分類方法的《本草經集注》,到集中國16世紀前本草學大成的《本草綱目》,再到醫案翔實、辨證精詳、用藥靈活的《丁甘仁醫案》,江蘇中醫藥著作浩如煙海。如何利用好這些豐富的中醫藥文化遺產,傳播中醫藥文化、體悟中醫藥之美,“蘇中醫·行世界”文化市集無疑交出了亮眼的江蘇答卷。 本土化讓中醫藥文化“進圈”。在中國中醫藥傳統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各地世世代代形成和積累的獨特中醫藥傳統文化,如涓涓細流,共同匯聚形成中醫藥傳統文化的汪洋大海。江蘇省中醫藥發展研究中心通過系統梳理江蘇中醫流派的形成脈絡,繪制了《江蘇中醫流派地圖》并發布全國首支中醫流派歌曲《精誠大愛》。在本土化的過程中,中醫藥文化以更加直觀的方式走進現實,不僅能夠加深專家學者對中醫藥本土文化的認識,而且能夠夯實文化自信的根基,提升中醫藥文化的凝聚力。可見,只有挖掘文化內涵,擦亮文化底色,中醫藥文化才能“活起來”。 年輕態讓中醫藥文化“出圈”。過去中醫藥文化“藏在深閨人未識”,如今中醫藥文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此次活動開設“望聞問切館”“一起養生吧”“非遺研習所”“本潮中藥局”“多子多福鋪”五大中醫藥文化互動板塊,邀請游客“一站式”感受中醫藥文化、“沉浸式”體驗中醫藥文化。在年輕態的過程中,中醫藥文化以更接地氣的方式走近市民,不僅能夠提供市民群眾豐富多彩的中醫藥文化服務,而且能夠實現中醫藥文化青春化、時尚化、創新化的表達,提升中醫藥文化的塑造力。可見,只有契合群眾需求,增強文化認同,中醫藥文化才能“旺起來”。 國際范讓中醫藥文化“破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讓中醫藥文化“墻內開花,墻外也香”。新華日報社健康傳媒中心策劃并現場發布了《一日為師》短片,邀請留學生通過與中醫藥領域專家師徒結對的方式了解和學習中醫藥文化。在國際范的過程中,中醫藥文化以更具象化的方式走向世界,不僅能夠促進外國友人共享中醫藥文化盛宴,而且能夠講好中國中醫藥故事,提升中醫藥文化的輻射力。可見,只有加強國際交流,跨越文化隔閡,中醫藥文化才能“潮起來”。 一枚銀針聯通中西,一縷藥香穿越古今。“蘇中醫·行世界”文化市集是城市煙火與杏林藥香的碰撞,也是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交融,更是中華風范與國際時尚的接軌。未來我們仍需繼續推動中醫藥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中醫藥文化從“一時”出圈到“一直”出圈、從“一地”出圈到“全域”出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