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漁村”看鄉村全面振興“大文章”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漳州市東山縣陳城鎮澳角村考察,了解當地推進鄉村振興情況,并進一步指出“鄉村振興還是要發揚優勢,做好‘海’的文章。新時代新征程農村一定會有更加光明的前景,農民會有更加火熱的生活。”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總書記在考察中對鄉村振興的關注與重視,既有錨定復興目標的的登高望遠,更有立足鄉村發展的精準務實。錨定“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奮斗目標,把牢方向、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必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路上不斷鋪展。 把牢方向,下好政治引領“關鍵棋”,做實“基層黨建”文章。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當前,農村形勢快速發展,農民群眾各方面各層次訴求日益多樣化,如何強化政治引領功能、發揮好村級黨組織的“火車頭”作用是擺在地方和農村基層黨組織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圍繞“黨建+”推動基層黨建和鄉村振興深度融合,要聚焦隊伍強基、聚力機制提優、聚效基層治理,不斷優化組織資源下沉,讓“懂農業、愛農村、護農民”的骨干力量充實到基層治理最前沿,在“城鄉互聯、村企共建”的政策引領下,打造機關、鄉村、企業結對包聯工作機制,形成干群幫扶共同體,助推機關黨組織政治優勢和資源優勢下沉農村,切實強化基層組織建設,真正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的政治引領作用。 發揚優勢,下好因地制宜“制勝棋”,做好“特色產業”文章。從一片漁場到一顆荔枝,從一籃石榴到一兜蘋果,在福建漳州、廣東茂名、山東棗莊、甘肅天水……總書記時時放心不下的足跡里是“發展特色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的殷切囑托。產業是發展的根基,要激活鄉村特色產業,既要依托各地獨特的資源優勢,從田園風光、紅色基因、鄉土文化等特色中培育核心競爭力,打造特色品牌,以產業差異性賦能產業市場競爭力;更要切實打通農業生產各環節之間的痛點堵點,補齊農業產業鏈的短板,以新興科技助推產業鏈條延伸,加快農業全鏈條升級。在此基礎上,抓住特色產業優勢,進一步做優產業集群,因地制宜、深入挖掘,破除產業壁壘,協調好第一、二、三產業的聯通和融合發展,才能以產業集群合力高質量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循序漸進,下好生態優先“長遠棋”,做細“綠色振興”文章。綠色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底色,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關系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近年來,從“廁所革命”到環境整治,從長效管護機制到“四好農村路”建設,鄉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村民在家門口就吃上了鄉村振興的“生態飯。”要統籌兼顧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關系,深刻認識到綠色發展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在循序漸進加強農業生態保護和農村污染防治的基礎上逐步還清生態“舊賬”,在嚴守生態底線的基礎上持續推動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實現鄉村“綠色振興”根本落腳點還是在于農民,要讓農民成為綠色鄉村的守護人和受益者,在充分調動農民參與生態保護積極性的同時推動綠色發展各項政策落地落實,切實提升群眾綠色發展獲得感,進而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綠色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