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改造”撐起老年人“大幸福”
近日,江蘇省民政廳、省發改委、省財政廳聯合印發《江蘇省消費品以舊換新居家適老化改造實施細則》,圍繞“如廁洗澡安全、室內行走便利、居家環境改善、智能監測跟進、輔助器具適配”5個方面為老年人家庭提供適老化改造服務,以期不斷提升銀發群體的健康指數和幸福指數。江蘇是全國老齡化程度較高和老年人口較多的省份,積極推動適老化改造既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客觀要求,更是加速釋放銀發經濟新動能、推動銀發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的重點賽道。 精確把握“智能改造”風口,提升老年群體“幸福度”。自2021 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關注“智能化服務適老化”問題以來,我國數字適老化體驗不斷優化,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正推動“智能養老”成為適老化改造的新風口。從提升居家養老品質的智能升降沙發到為老年人提供實時健康監測的一鍵通呼叫設備,從改善失能人員生活質量的康復輔助器到全方位呵護老年人生活的防跌倒守護儀……依托大數據、云計算、人臉識別等技術,適老化改造正逐步向智能化、數字化邁進。聚焦居家養老的“關鍵小事”,在縱深推動適老化智能改造的過程中既要關注“應用”,也要著眼“會用”。智能化應用再多再好,關鍵還要落腳在老年人的“會用”上。對此,要積極開展技能教學和數字技術應用宣傳等活動,不斷推進數字應用的適老化普及教育,確保數智技術深度融入適老化改造全鏈條,切實提升老年群體生活“幸福度”。 精心推進“多元力量”融合,提高老齡治理“參與度”。適老化改造在社會治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無論是居家環境的改善還是適配輔助器具的推廣,抑或是智能監測設備的研發,都需要政府、社會、市場、家庭等多元力量的共同參與,這既是推動適老化政策應用盡用、用足用好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老齡治理共同體、完善社會治理體系的應有之義。在宏觀層面,政策相關部門要積極構建服務適老化常態機制,充分激發企業投資銀發經濟、備老經濟的意愿,鼓勵引導社區、社會組織、志愿者等社會力量參與到適老化改造工作中,整合各方優質資源,打造政府主導定向、社會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在微觀層面,要加強輿論引導和意識培育,聚焦大眾視野,多種形式開展適老化改造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大力宣傳健康養老、適老宜居的理念,切實增強大眾適老化改造的認同感,拓寬適老化改造和老年服務“朋友圈”,進而提高老齡治理“參與度”,助推形成多方協同、保障到位、服務可及的適老化高質量發展格局。 精準統籌“供需對接”落實,提振銀發經濟“顯示度”。我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12萬億元,有48.3萬家養老相關企業,預計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將達到30萬億元左右……數據表明銀發經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當前,伴隨著適老化改造不斷深入的是銀發群體個性化、多樣化的現實需求不斷涌現,為銀發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新機遇。我國目前居家適老化改造正處于起步階段,適老化改造產品和服務質量雖然有了顯著提高,但要精準對接老年群體的需求仍有一定的成長空間,這就導致銀發市場發展較為緩慢,并制約著銀發經濟的發展。對此,要不斷健全適老化改造實施機制,對標個性化與定制化,在綜合考慮老年人身體行為能力、經濟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基礎上積極推進“量身定做”適老化改造的落實,立足滿足老年人全生命周期多元化需求著力推動居家養老產品、康復醫療、智能設備等相關產業發展,形成適老化改造可持續發展模式,讓供需兩側齊發力,進而提振銀發經濟“顯示度”,開啟“新藍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