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好就業“飯碗”,托起人民群眾“穩穩的幸!
日前,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在安徽蕪湖聯合舉辦2024年重點領域校企供需對接活動,共邀請近400所高校、300家企業參加。此次三部門聯合舉辦的對接活動,旨在推進以科技發展和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助力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和企業人才儲備。 據統計,2024年城鎮新增就業1244萬人,2024年高校畢業生超過1170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就業作為最基本的民生,一頭連著萬家燈火,一頭連著經濟脈搏。“穩就業”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生動實踐,穩住了就業,就穩住了千家萬戶的“飯碗”。各地要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優化創業環境,打造縱向步調一致、橫向同頻共振的大就業格局,奮力托起人民群眾“穩穩的幸福”。 加大政策“引導力”,變“坐等上門”為“主動下沉”。悠悠萬事,民生為重,民生福祉,就業為本。對穩就業的一系列宏觀政策部署,不僅關系到經濟穩定增長,而且關系到社會大局。近幾年,隨著外部環境變化和就業形勢需要,就業群體對就業政策的需求是越來越高。北京、上海、廣州引進接收畢業生政策文件,促就業不遺余力;江蘇徐州出臺創業帶動就業補貼政策,全力促發展惠民生;安徽省打造“三公里”就業圈,全方位助力老百姓在“家門口”就業……各級各地要主動下沉,進一步實施就業優先的政策,落實落細相關政策措施并結合實際進行優化調整,確保穩就業政策能夠真正落地生效。同時,要完善創業政策支持體系,貫徹落實好稅收優惠、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優惠等政策,進一步降低創業成本,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的政策環境。 凝聚產業“新動能”,變“多崗空缺”為“雙向奔赴”。隨著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各地“招工難”“用工荒”“多崗空缺”等問題逐步凸顯。近年來,產業發展的勢頭持續上揚,吸納就業的空間不斷擴大。無論是新興領域還是傳統領域,都展現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從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到康養護理、文化旅游等服務業,新產業的興起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持續走高。《2024春招高薪職業和人才洞察》指出,在高薪崗位中,排名前三的是Chat GPT研究員、數字前端工程師和模擬芯片設計師。可以看到,越是與新興產業相關,就業需求增長就越快。各級各地要抓住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的新機遇,在支持穩崗擴崗、拓寬就業渠道等方面下足功夫,讓源源不斷釋放的就業需求轉化為就業崗位,從而實現人和崗的“雙向奔赴”。 織密服務“保障網”,變“一崗難求”為“人崗相適”。勞動者權益保障一頭連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頭關乎政府促進就業的成色。完善就業公共服務制度,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是時代要求,更是強國之舉。立足市場,深挖就業“蓄水池”,關鍵要“開源拓崗”,從高校畢業生到農民工,再到就業困難群體,讓有就業意愿的人都有業可就,有班可上。各級各部門要利用好市場化配置手段,搭好供需橋梁,打造“一站式”“不打烊”服務,按需組織專場招聘,提供職業指導等服務,打通就業服務“最后一公里”;針對高校畢業生、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人群開展就業幫扶,聚焦擇業特點,促進人崗相適,織密織牢就業服務“保障網”,奮力托起人民群眾“穩穩的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