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銀發經濟“朝陽業” 托舉幸福溫馨“夕陽紅”
近日,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促進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該方案為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質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行動指南。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老年人口規模快速增長,高品質晚年生活需求日益增高。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要發展銀發經濟,創造適合老年人的多樣化、個性化就業崗位。”發展銀發經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重要舉措和必然要求,既利當前又惠長遠。應對人口結構變化,緩解社會日益增長的養老壓力,發展銀發經濟迫在眉睫。 發展銀發經濟,要堅持以政策為導向,不斷提供政策引導扶持。政府的政策支持對于銀發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一方面,政策制定應有的放矢,著眼銀發經濟產業發展需求,制定有針對性的稅收優惠、財政補貼、土地供應等,為養老服務產業提供政策性補助;積極引導金融機構開發專項金融產品和服務,探索養老產業專項貸款、養老理財新途徑,為企業提供融資渠道,促進養老等服務產業不斷繁榮壯大。另一方面,政策制定也應推陳出新,助力科技賦能,對老年用品生產企業給予研發補貼,以新質生產力降低企業創新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供給能力。 發展銀發經濟,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不斷完善行業市場規范。當前,銀發經濟市場存在的不規范問題層出不窮,極大影響了老年人的消費信心和養老行業市場的健康發展。一是部分老年產品存在虛假宣傳、質量不過關等問題。一些打著“保健品”旗號的產品夸大功效,誤導老年人購買,不僅浪費老年人錢財,還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嚴重損害人民群眾利益;二是養老服務價格不公開透明、服務標準不統一。個別養老機構收費過高,服務質量又難以保證,讓老年人及其家屬難以選擇,以至于說到“養老院”就避而遠之,極大程度上阻礙銀發經濟發展。有鑒于此,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和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完善養老服務保障機制勢在必行。要積極推進多部門聯動,形成監管執法合力,通過建立健全養老服務質量標準體系和養老服務行業規范,暢通違法違規舉報投訴渠道,加大違法違規行為打擊力度,多管齊下、多措并舉對養老服務行業進行監管,維護銀發經濟市場秩序,重拾銀發經濟發展信心。 發展銀發經濟,要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不斷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老年人的需求是銀發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以需求為導向,切實履行政府保基本、兜底線職責,是老年人基本民生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壓艙石”。發展銀發經濟必須深入調研老年人群體,以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充分了解群眾最迫切的需求。通過推動“制造+服務”深度融合,加大對養老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改善老年人生活環境。通過持續完善日常體檢、疾病預防、康復護理等全方面、多項目基礎服務,開發個性化、定制化產品和服務,滿足同類群體不同需求,著力解決好老年人居家養老、就醫用藥、康養照護等急難愁盼問題,讓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人口老齡化大勢所趨,銀發經濟大有可為。要充分發揮政策導向、問題導向、需求導向三者的積極作用,形成發展合力,打造銀發經濟“朝陽產業”,推動養老服務事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