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水利事業,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的《習近平關于治水論述摘編》一書,近日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的重要論述視野寬闊、內涵豐富,蘊含著豐富的系統思維。江蘇處于長江中下游地區,以丘陵、平原為主要地勢,在面臨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的重要使命下,如何治水、如何用水、如何護水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 治水離不開全局性思維。我們要將水資源、水環境的綜合治理放到全國的層面通盤考慮,采取綜合施策、因地制宜的方式推進治水工作的深入開展。正如我省在長江流域大保護行動中并沒有搞“一刀切”,而是通過對沿江化工企業、碼頭等污染源的宣傳整治,通過對油污和往來船只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回收,通過技術手段實現24小時監控等系列行為,確保了長江水質的持續改善。改堵為引,更絕易融,變單成群……這些措施的實施不僅為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帶來了積極的變化,也為全國范圍內的治水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用水離不開協同性思維。作為經濟大省和人口大省,江蘇地區工業用水、農業灌溉、居民生活用水等需求量大,因此構建統一水資源管理體系、倡導高效用水節水十分必要。通過科學規劃和合理分配,確保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同時,加強水資源的保護,防止污染,確保水質安全,是實現協同用水的關鍵。這不僅需要政府的引導和監管,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和努力。通過這樣的協同合作,我們才能真正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配置,為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提供堅實的水資源保障。 護水離不開系統性思維。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的重要論述,積極推進新時代魚米之鄉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我們必須堅持系統性思維護水,全面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綜合治理。作為全省唯一的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泰州市通過評估調研、出臺法規、改造管網等行動,圍繞重點行業源頭防控、農業面源溯源管控、地下水監測網絡建設等層面多措并舉,形成了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的治水論述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指導思想,我們要認真鉆研,把論述與實踐有機融合,把握歷史、現實與未來的有機統一,做好水資源、水環境的綜合治理,倡導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用更科學、更合理、更有效的措施治水、護水、用水,為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貢獻“水”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