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未來產業,走好科技發展“新賽道”
近日,我國首條超導量子計算機制造鏈啟動升級擴建,我國超導量子計算機自主制造能力增強。自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三代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上線運行以來,已成功完成全球范圍內133個國家發送的27萬個運算任務。今年以來,我國量子計算機研發不斷取得新進展,產業化步伐明顯提速。 量子科技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前沿領域,市場前景廣闊,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強調“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未來產業代表著科技與產業發展的方向,既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也是贏得國際競爭戰略主動權的關鍵。 以創新之力“蓄勢賦能”,釋放科技發展潛力。“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習近平總書記精辟論述了科技的戰略先導地位和根本支撐作用。要瞄準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制高點,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積極運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保障高水平安全,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以政策引導“乘風而起”,營造發展良好環境。未來產業是由前沿技術驅動,當前處于孕育萌發階段或產業化初期,具有顯著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和不確定性等特點。不僅需要在供給側幫助其加大研發投入、提升創新活力,也需要在需求側為其提供市場支撐,推動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要引導各地結合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合理規劃、精準培育和錯位發展未來產業,大力培育未來產業領軍企業家和科學家。要通過建設示范應用場景牽引等方式,推動供需精準對接,讓未來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形成良性互動。 以多元需求“n方奔赴”,拓寬產業發展前景。要深刻認識到,科技成果只有同國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場需求相結合,完成從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價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合肥高新區致力于推動量子技術多領域場景應用,培育“量子+”生態。在量子通信領域,目前全國規模最大、覆蓋最廣、應用最多的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網已經建成運行;在量子計算領域,全國首條量子芯片生產線投產,超導量子計算機、離子阱量子計算機已實現交付;在量子測量領域,“量子鉆石系列”精密測量儀器等高端儀器設備,應用于科研教育、材料科學等領域。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必須做好前瞻規劃布局,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找準科技創新發力點,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