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詳細介紹了“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的相關措施,強調了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性。這些改革舉措不僅推動了民生保障體系的進步,也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堅實的制度支持。 就業是保障民生的根本,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在當今社會,就業不僅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質量,也直接影響國家的經濟穩定。因此,強化就業優先導向,推動就業政策與宏觀經濟政策的協同顯得尤為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是新時代新征程就業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貫徹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方針,持續促進就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不斷增強廣大勞動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會保障體系的健全發展同樣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發揮著民生保障安全網、收入分配調節器、經濟運行減震器的作用,是治國安邦的大問題。”增強社會保障的可持續性,是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基本要求,關乎人民群眾對民生保障的信心和預期。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伴隨著社會保障制度從廣覆蓋到全覆蓋轉變,社會保障水平不斷增強。截止2023年,十年間我國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比2012年增加一倍,月平均失業保險金水平從707元提高到1814元,月平均工傷保險傷殘津貼由1864元提高到4000元。 技能人才是國家競爭力的關鍵組成部分,職業技能培訓體系的建設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健全終身職業培訓制度,推動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隨著我國步入新發展階段,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加快,各行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健全高技能人才培養平臺,依托頭部企業和職業院校,構建國家、市級技能培訓基地及技能大師工作室;筑牢技工教育,推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打造綜合性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創新推進“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平臺,突破時空限制,實現培訓全流程可監管和數據可追溯。這標志著我國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建設邁上了新的臺階,助力高質量技能型人才的全面發展。 在就業優先政策和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的背景下,我國正逐步實現從“基本就業”到“高質量就業”的轉型,為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們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健全就業和推動社會保障體系工作的指示精神,堅定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切實把就業這一民生重點工作抓緊抓實,全力推動高質量、充分就業,持續提升人民福祉,為通過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和實現民族復興提供堅實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