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是愛國最美的姿態
金秋十月,風吹碩果,農民喜見豐產豐收;水電煤氣,民生部門全力以赴保供給;萬里山河,邊防戰士巋然不動守衛國土……祖國母親75周年華誕,神州大地生機勃勃、各族群眾心手相連齊奮進,共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 愛國的情感最深沉,奮斗的國家正青春。80多年前,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提出振聾發聵的“愛國三問”,拳拳愛國心,殷殷強國志。如今,中國已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國產大飛機C919承載旅客超50萬名,中國鐵路營業里程突破16萬公里,無不彰顯著中國速度、中國力度、中國溫度。“為者常成,行者常至。”黨員干部應從務實奮斗中踐行愛國之志,用好調查研究“傳家寶”,撲下身子察民情,擼起袖子加油干,深入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矛盾問題突出的一線,把問題找準找清,把根源挖深挖透,把真脈、找痛點、開方子,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 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奮斗,創造更美好的生活。愛國的方式有千萬種,到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是時代的聲音。錢學森、鄧稼先、郭永懷等老一輩科學家,永遠把祖國利益放在第一位,克服千難萬險,毅然回到祖國懷抱,以實際行動譜寫愛國奉獻的壯麗詩篇;黃大年、李保國、南仁東、鐘揚等當代優秀知識分子,懷揣著“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立足崗位、甘于奉獻。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奮斗的結果。黨員干部要到最艱苦的偏遠鄉鎮、急難險重崗位去,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事業、融入人民群眾,同群眾一起奮斗,搶干“臟活”“累活”,敢啃硬骨頭、敢接燙手山芋,在歷練中成長,在實干中提升能力,成為群眾認可的“行家里手”。 奮進新征程,讓我們以實干為愛國助力,奔赴屬于愛國者的星辰大海。“大人不華,君子務實”。深藏功與名的張富清,“守島三十年”的王繼才,“燃燈校長”張桂梅……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星,他們身上的價值追求,是“中國精神”的凝聚。“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實。”青年干部作為強國建設的主力軍,要發揚實干精神和“工匠精神”,“嚴”字當頭,“實”字托底,積極探索、敢于嘗試,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堅持知行合一,勇于擔當發展的“排頭兵”,“真干事”“干實事”,自覺增強干事創業本領,以“推石上山”的決心一步步推進工作,苦干實干、巧干善干,以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向“實干家”邁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