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蘇韻”新篇,書文脈華章
日前,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數見蘇韻·家門口看大展”環省行活動相關情況。據介紹,“數見蘇韻·家門口看大展”環省行將于9月27日在鹽城市鹽都區博物館啟動,持續至2025年7月。其間,將聚焦“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主題,統籌整合江蘇省內3家頭部場館,在江蘇13個設區市進行巡展,進一步拓展優質文化資源輻射范圍。 當下,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催生了“文博熱”。據美團、大眾點評等平臺大數據顯示,7月以來,“博物館”搜索環比增長61%,約“搭子”逛博物館成為更多人的社交新方式。“家門口看大展”環省行活動讓群眾“近水樓臺”享受博物館的優質文化資源,讓文化遺產在與群眾“雙向奔赴”中換發出新時代的光彩。 聚焦人民需求,讓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本次環省行活動精心打造四大板塊,以“屏”為媒、以“數”見物,零距離觸摸文物復制品;用“一朝入畫卷,一眼覽千年”,感受地域風情、尋找老城記憶和增進文化認同……不同板塊的展示形式讓文物“走出”玻璃展柜,去和觀眾“對話”,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火了博物館、熱了經濟,如今江蘇文旅融合呈現出了新圖景,然而,要想持續火熱,還需面向群眾,向“新”而行。從“水韻江蘇·非遺購物節”到江蘇 " 新四軍東進北上 " 革命文物主題游徑建設工程,再到《關于推動省直博物館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近年來,江蘇文旅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質量,解鎖數字新場景,擦亮“蘇式”名片,打響“水韻江蘇”文旅品牌。 突出科技賦能,讓文化真正地“活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無論是《國家寶藏》《我在故宮修文物》等優秀電視節目、紀錄片的播出,亦或是“云游敦煌”小程序、三星堆博物館通過三維掃描技術“拼”出文物全貌,數字化“加持”為文物傳承工作帶來了質的提升。文物的活力在于融入生活、回歸社會、服務人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要乘勢而上、順勢而為,讓文物活起來行穩致遠、進而有為。要打造新媒體傳播方式途徑,搭建以抖音、微信、微博、今日頭條、學習強國等為主的新媒體矩陣;創新巡展展示方式,讓海量文物不被“鎖起來”,而是“展出來”,讓傳統優質文化煥發出時代活力。 強化省市聯動,推進更高水平開放共享。“數見蘇韻·家門口看大展”環省行活動開展前,三家江蘇省頭部博物館三個館內篩選“精粹遺珍”、梳理優質數字化資源、進行社教活動及文創產品交流互動……大量的工作需要上下聯動,凝聚合力。要以大數據、信息共享、跨界創意與融媒傳播為重點,運用“文物+信息化”領域的共享經濟、場景服務和新興消費,最大限度釋放文化消費活力。要整合科技、人才、資本優勢,推動優質人才聚集,科技創新換發新活力。要增強工作預見性、前瞻性,堅持關口前移、預警預防在先,針對觀眾人身安全、參觀安全、文物安全到設備安全進行詳盡的規劃和部署,用工作主動權延續“文博熱”。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讓我們一起相約打卡“家門口大展”,領略“蘇韻”風采,追尋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之光,見證可敬、可愛、可信的中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