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好最大同心圓,共筑民族團結夢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對他們予以親切勉勵并提出殷切希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族人民都要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牢記心間、融入血液,共守祖國疆土、共建美好家園,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越開越絢爛。” 強化精神紐帶,以共同信仰凝聚民族團結之“魂”。中國自古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從“五方之民”“六合同風,九州共貫”,到“洛陽家家學胡樂”“萬里羌人盡漢歌”,正因為各民族在文化上兼收并蓄、交相輝映,中華文明才能根深葉茂、歷久彌新。民族團結,是祖國統一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實踐證明,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依存才能在歷史上相融共生,為此,要突出各民族在構建中華文明中起到的百川匯海般的重要作用,豐富宣傳教育形式,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才能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得到立體化、具象化的呈現。 扎牢團結基礎,以深厚文化扎下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團結能夠消除偏見、歧視和沖突,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而社會穩定會加強民族之間的凝聚力,是民族團結不可或缺的粘合劑。因此,要把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擺在首要位置,持續提升社會治理效能。要牢牢把握人民這個核心,讓各族人民對民族團結有感于心、攬責于肩,促進社會穩定與民族團結“雙向奔赴”。要引導全國各族人民把個人理想追求自覺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同國家和民族命運緊密聯系起來,增強中華民族的認同感。要堅持人民至上,畫好中華民族“最大的同心圓”,贏得各族人民的擁護支持,增強歸屬感。要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振民族自信心,增強自豪感。 展現多彩風貌,以和諧共處綻放民族團結之“花”。民族團結是發展進步的基石,而發展是解決民族地區各種問題的總鑰匙。當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越是接近目標的實現,越是需要更強而有力的持續發展。發展的道路不是一片坦途,往往荊棘叢生,為此,要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動力、要活力,向共同富裕邁出新步伐。要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共推產業經濟一體化,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要依托優秀民俗文化和旖旎自然風光,調動資源稟賦、挖掘發展條件,打造民族品牌,找準高質量發展的切入點和發力點,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更堅實物質基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