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甘肅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七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21日在敦煌市開幕。50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800余名嘉賓圍繞“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深化文明交流互鑒”主題開展對話,弘揚絲路精神、推動文化交流、凝聚廣泛共識。 黨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的目標任務,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這就需要進一步挖掘文化精髓,提升我國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成為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窗口,彰顯中華文化的魅力。 深度梳理文化脈絡,構建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儒家之仁愛,道家之自然,法家之法治,這些思想精髓共同塑造了中華民族堅韌不拔、和而不同的性格特征。深度梳理文化脈絡,既是對傳統文化符號的簡單提煉,也是對其內在精神、哲學思想、審美觀念等核心要素的深入探索。這需要我們深入文化核心,挖掘中華文化最基本的元素構成和內在邏輯。這要求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經典文獻、藝術形式、社會習俗等進行深入研究,運用現代科學理論,揭示文化現象背后的規律。在此基礎上,構建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敘事體系,將傳統文化中的智慧、價值觀、美學理念等,以現代人能夠理解、接受并產生共鳴的方式重新闡述并呈現出來,對傳統文化符號進行現代演繹,對傳統文化精神進行當代解讀,讓博物館中的文物、大地下的遺產、古籍中的文字都活起來,進行既根植于傳統又面向未來發展的文化表達。 全面升級產業生態,驅動文化創新的時代浪潮。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文化產業作為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載體,其生態系統的全面升級至關重要。這需要我們打造一個開放、包容、協同的文化創新生態,其中既包括傳統文化產業與新興科技產業的深度融合,推動文化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促進文化產業與前沿科技產業雙向賦能,以科技提升文化產品創新能力和表現力,如利用虛擬現實、區塊鏈等技術提升文化產品的體驗感和互動性;也包括文化產業與其他領域的跨界合作,如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構建文創產品、研學旅游、文博旅游、非遺旅游等多元共生的文旅融合新業態,形成多元化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同時,優化文化服務供給,推動城鄉一體、區域協調的文化發展,通過智慧圖書館、智慧博物館、線上展覽,不斷縮小城鄉文化產業鴻溝,以文化創新增強人民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精準講好中國故事,促進全球文化交流與互鑒。習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可以穩固國際溝通橋梁,把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凝聚在一起進行交流、溝通、合作。這要求我們注重中國故事的全球化表達、找準中國故事的傳播策略。這需要我們學習和汲取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優秀文化傳播成果,深入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受眾需求,錘煉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傳播創意,采用國際化的敘事手法、視覺語言,讓中國故事講到世界人民的心坎里。同時,我們還應加強與世界各國、文化機構、民間組織的合作與交流,通過絲綢之路國際文化博覽會、國際藝術節等打造更多彰顯中國文韻深、文脈廣的標志性文化活動。積極發展對外文化貿易,推動網絡文學、影視劇、數字音樂等走出國門,以優秀文化產品更好講述中國故事,促進全球文化交流與互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