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下午,陽光和煦,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陜西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在展廳內仔細聽取了關于當地歷史文化的介紹,他的目光中透露出對歷史的敬畏和對文化的熱愛。他的目光在每一件青銅器上流轉,何尊的雄渾、逨盤的精致,無不讓他嘖嘖稱奇。這是對文物的欣賞,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情凝視,更為中華兒女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在聽取關于文物保護研究利用的匯報中,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擲地有聲:“中華文明,五千年積淀,其內涵與精神博大精深。我們需進一步挖掘、深入研究,讓其中的偉大智慧得以彰顯,讓世人更加尊崇與熱愛。”這番話,既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對未來的期許,更是對每一個人的鞭策。 中華文明,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它蘊含的智慧與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靈魂。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肩負著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要以敬畏之心去學習,以熱愛之情去傳承,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要深入學習其精髓與要義,掌握其思想體系與價值觀念,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我們的心中生根發芽。同時,還要勇于創新與發展,讓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融合,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只是一種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我們只有注重知識的積累與技能的提升,注重品德的修養與精神的錘煉,才能更好地擔當起這一重任。 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與靈魂,也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支柱。我們要將愛國主義精神融入到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全過程中,讓愛國主義精神成為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源泉。世界文化激蕩,古文明亦時有斷流,唯獨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年。我們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探尋愛國主義的源與根,堅定“修齊治平、興亡有責”的家國情懷,肩負“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民族大義,堅守中華文化主體性立場,在“自問與自答”中堅定“自我”,鑄牢愛國主義根基。 我們要以更加堅定的信念與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偉大事業中去,在攜手中共進,接力千年智慧火炬,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