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至15日,第六屆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在蘇州舉行。一河通南北,千載連古今。今年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從十年回望千載,運河興見證國之興。這項屬于中國的世界奇跡,至今仍滋養著沿河沿岸地區的自然資源、經濟資源、經濟社會發展繁榮,造福著沿岸人民的生活。 保護傳承,厚實文化底蘊。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年,千年文脈得以賡續,時代精神與大運河文化相互激蕩,躍動出新的神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物和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大運河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江蘇在保護大運河文化遺產方面始終走在全國前列,建設全國首個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監測管理平臺;設立全國首只大運河文化旅游發展基金;推出首部中國運河通志《中國運河志》,形成了具有示范效應的“江蘇經驗”,不斷提升大運河文化遺產的保護水平,讓古老運河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守正創新,延續文化根脈。通過運用AI、VR等技術,千年運河文化得以生動展示,助推大運河實現從文化遺存到現代數字文化的轉變。北京段推出“大運河燃燈墨韻”AR游園項目,復原大運河北京段的歷史風貌;江蘇段推出“打造5G大運河暨大運河全媒體IP”項目,豐富了大運河的文化場景;國家(杭州)短視頻基地AI生產實驗車間推出的《AI上大運河》,生動地再現了大運河的歷史場景,讓游客感受到不一樣的文化魅力。數字化的浪潮中,高科技手段為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活化利用注入新鮮動能。當大運河與科技相遇,數字賦能,浪潮涌動,千年運河畫卷正煥發出新的時代華彩。 相融相通,展現文化力量。如今,旅游已成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文旅融合為文化傳承創新帶來新機遇。第六屆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帶領大家“一站式”打卡各具特色的運河城市,“運河非遺品牌專區”集中展現運河沿線傳統工藝非遺品牌保護新成效;山東發布10條大運河文化旅游精品線路,打造“聽得見、看得著、可觸摸”的大運河文化休閑體驗之旅,展示大運河獨特風情;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推出博物館里逛非遺活動,讓游客在博物館的參觀過程中,與豐富多彩的江蘇非遺不期而遇,親身體驗非遺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內涵。只有加快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打造更多體現文化內涵、人文精神的文旅產品,才能在旅游過程中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不絕生命力。 大運河是中華文明開放包容精神的文化載體,我們要在保護、傳承、利用上下足功夫,激發更多人參與遺產保護與傳承的熱情,為歷史文脈的延續注入新的活力,充分彰顯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