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宣部、教育部共同組織開展2024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宣傳活動,共推選出12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他們有的深耕思政教育,傳播黨的創新理論;有的扎根基層一線,托舉學生成才夢想;有的創新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他們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堅守三尺講臺,潛心教書育人,是廣大教師的優秀代表和杰出典范。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教育事業一直在穩步前進,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戰略實施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撐。新形勢下,為應對更加嚴峻的競爭,我們的教育事業還需要更多理想信念堅定、德才兼備的“大先生”。 做好“大先生”需秉承“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信念。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對于新時代的教師來說,黨性才是立身、立德、立功、立言的源頭活水。廣大教師要在日常的黨紀學習教育中反省和提升自己,在身體力行中錘煉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在一次次的傳道受業中不斷加深對初心使命的理解。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師才能將黨的方針政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覺承擔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接班人的重任,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的交接棒傳好傳穩。 做好“大先生”需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我們的教育事業是為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德對于教師來說是首要、是方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只有自己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才能以身作則,當好學生們眼里的正確榜樣,在潛移默化中引導我們的青少年們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有才無德固然危害極大,有德無才也不能肩負起培養接班人的重任。我們的教師要知曉學無止境的道理,將每一次的教學都當成是知識鞏固的契機,積極利用好空閑時間求索更多教學知識,手握知識的“金剛鉆”方能攬好教學的“瓷器活”。德與才并行不悖,讓“大先生”們在授業中不斷成長為社會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做好“大先生”需發揮主動能動性,積極擁抱時代。科技進步推動著我們的時代日新月異,“大智移云+教育”模式在近些年也是方興未艾。新時代新形勢下,我們的教師不能抱殘守缺,而要主動求變。教師們可以用大數據分析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行為為改進教學方式獲得數據支撐,合理運用人工智能為學生們解惑,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傳播教學課程,使用云平臺布置電子作業。打好這一套“科技+教育”的組合拳能更好的幫助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分享到互聯網上的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能夠跨越山海,實現和教育資源匱乏地區學生們的“雙向奔赴”。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教育型人才。當好新時代教書育人的“大先生”大有可為,也必大有作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