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省數據局獲悉,世界智慧城市大獎·中國入圍名單公布,無錫市、徐州市、鎮江市選送案例入圍。今年全國有30個案例入圍,其中江蘇有3個,彰顯了數字江蘇建設的豐碩成果。 近年來,雖然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但是有呼慢應、效率低下的問題仍然存在,優化改造迫在眉睫。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時指出,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大城市也可以變得更“聰明”。一直以來,江蘇始終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市治理的重要論述精神為指引,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為抓手,持續探索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事制宜的數字政府建設新模式,全方位助力數字社會高質量、高效能發展,加快構建以人為本、需求引領、數據驅動、特色發展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體系。 從2012年啟動智慧城市較大規模試點,2014年將智慧城市上升為國家戰略,到2016年將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確認為國家工程。江蘇堅持完善頂層設計,強化規劃引領,推進統籌建設,連續出臺《智慧江蘇建設行動方案(2014-2016年)》《省政府關于推進智慧江蘇建設的實施意見》《智慧江蘇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有戰略高度、指導意義的政策文件,著力建設更高水平、更有優勢、更具活力的智慧江蘇,為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提供有力支撐。 智慧城市建設除了有高度,也要有溫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建設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群眾生活更幸福。要堅持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順應人民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挖掘真需求、發現真問題、聚焦真痛點,細化民生服務顆粒度,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城市向更具活力、更高效、更生態的方向發展,最終實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價值實現。 江蘇作為科技大省,勇于打破傳統社會治理局限,不斷創新實踐,以數字化驅動公共服務供給模式變革,促進社會治理方式轉變。在南京,探索線下網格與“掌上云社區”聯動,將居民參與城市共治內容量化為網格積分,創建“網格+積分制”社會治理模式。在蘇州,運用“城市大腦”建立政民溝通平臺,群眾居家即可享受政務服務,有效實現“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在淮安,“1+3+N”的智慧城市運營指揮中心有效搭建,集約化運用一個中心,實現城市“大城管、大治理、大平安、大應急”。如今,數字應用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充分展現了智慧江蘇的新氣象。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既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現實需要,又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生動實踐。打造智慧城市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需要我們以繡花般的耐心、細心、巧心,智能、高效、精準抓好城市治理,讓智慧城市更加宜居、更有溫度、更具魅力,更好服務和支撐江蘇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