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山海,相約文博。近日,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文化和旅游發展統計公報》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全國公共圖書館總藏量達14.4億冊,全國文物機構藏品達5017.2萬件/套,展現出我國藝術創作生產持續豐富、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健全、文化產業不斷發展的一片繁榮景象。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當前我國“文博熱”正不斷升溫,國風、國潮風起云涌,文化盛宴百花齊放,文博旅游產業不斷發展,參觀圖書館、博物館日益成為新時尚。站在實現民族復興的最前沿,當前“文山博海”的熱辣滾燙,折射出當代中國立足文化自信,不斷譜寫加快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自信新篇章。 徜徉“文山博海”,在薪火相傳中詮釋“中國自信”。 透過五千年文明的“厚重雋永”,直至今日的“璀璨絢麗”,中華大地文化弦歌不輟,從江淮大地到白山黑水,從煙雨江南到蒼茫草原,書法國畫、漢服華裳、唐詩宋詞、明清小說,再到當代多姿多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走進一家博物館,就能飽覽祖國大好風光,閱讀一本古籍,就能與中華文明做一次暢談......在這取之不盡的“精神寶藏”里,各具特色的文物遺產和圖書典籍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沉淀著中華文明的輝煌底蘊,在新時代里,鼓舞著國人在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這一新的文化使命中踔厲奮發、砥礪前行。 徜徉“文山博海”,在守正創新中賡續“文化血脈”。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漢唐盛世氣象雄渾、宋明風韻清雅猶存……泱泱中華,萬古江河,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海納百川的胸懷,更有與時俱進的氣魄。從“數字敦煌”“數字莫高窟”等借助數字化的翅膀讓文物飛出博物館,從三星堆借助AI技術助力千年文物“數字重生”,再到數字圖書館等線上圖書館閱讀模式興起......透過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碰撞出的火花,文化跨越山海,超脫時空,不斷刷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顏值”。超越文博本身的載體,文化基因血脈在現代涵養新的精神品格和時代風貌,在從“破圈”到“出圈”里中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徜徉“文山博海”,在熔古鑄今中逐夢“詩與遠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正逐步從“活”起來到“潮”起來到“火”起來的浪潮里,無論是傳統與現實交織的“奇妙夜奇妙游”等游玩新形式成為當代文博“流量密碼”還是到《國家寶藏》《典籍里的中國》等綜藝演繹國寶故事,再到當下當代網絡小說、國風動漫游戲等“新中式”文化產品在國外受到熱捧.......文化跨越歷史,與當代相擁,被賦予更合適的新內涵、新玩法、新創意,帶動人們從“文化覺醒”到“文化自信”的不斷提升。站在歷史的新起點,古人和今人合若符契;徜徉在“文山博海”中,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在融合發展中不斷淬煉凝聚,共同展現文化強國鮮活的生命力、感染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