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報道,“慕課西部行計劃”自2013年實施以來,為西部高校提供了20.7萬門慕課及在線課程服務,西部受益學生數量達5.9億人次,西部高校教師接受慕課培訓達197.8萬人次。趁著數字化發展的浪潮,“慕課西部行計劃”成為了推動教育公平與西部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引擎。 培育“大先生”,提升西部教育的“高度”。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教育的核心資源,“推動西部大開發是一項世紀工程。”無論是“特崗計劃”“國培計劃”等政策還是《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優秀教師定向培養計劃》,我國一直著力培養能夠適應并引領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教育事業發展的教師。“慕課西部行計劃”通過大規模的在線教師培訓,為西部教師搭建了成長的階梯,激發了他們追求卓越、勇于創新的精神風貌,造就了一支具備高教學水平和信息化素養的教師隊伍。這種“輸血”與“造血”并重的策略,從根本上增強了西部高校的教育軟實力,為培養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聚焦“專業化”,助力地區發展的“精度”。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上強調,“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繼續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穩扎穩打,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力譜寫西部大開發新篇章!”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西部大開發的浪潮離不開人才的支撐,而高等教育作為培育人才的“搖籃”,更是意義重大。西部高校需對照自身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聚焦西部高校優勢專業、特色專業和新建專業發展,通過數字賦能與資源共享,為西部高校特色專業的建設與提升注入了強大動力。要充分利用東部及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結合自身地域、文化、產業等優勢,深入挖掘并強化特色專業的內涵建設,為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教育數字化,彰顯教育公平的“寬度”。隨著大數據、互聯網、虛擬現實等新興技術的發展,推進西部教育數字化已成為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慕課西部行計劃”充分利用了互聯網和數字化技術的優勢,打破了地域限制,通過精準對接西部高校教與學的需求,運用有組織的課程供給、教學平臺服務等,讓優質教育資源跨越千山萬水,直達西部高校及學生手中。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慕課西部行計劃”掀起的這場“課堂革命”,為學生們打開了接觸前沿知識與技能的新窗口,真正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共享與優化配置。同時,數字賦能、聯結東西的“云端”模式也為人口規模超大國家實現更高質量的教育公平積累了寶貴經驗,提供了中國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