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亦莊舉行,不同種類的機器人令人眼花繚亂。結合近些年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取得的突破性成就,人工智能對產業發展的顯著推動作用已經逐漸顯現出來,人工智能將會成為今后產業發展的關鍵。 人工智能是未來發展的“關鍵點”。技術進步是發展的動力源泉,想要充分利用好這一動力,也需要選準合適的技術路線。新一輪的人工智能技術扎根于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有著大量的數據作為優化算法的原料,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又將充分提升電子信息技術能力,在目前互聯網持續發展的當下形成了樂正循環,足以看出人工智能技術的廣闊前景。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同時涉及到了智能科學、新材料、生物仿生等多個領域學科,使得人工智能的軟硬件方面同步發展,圍繞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所得的成果,可以廣泛延申至其他領域,從整體來看,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在發展。 人工智能是產業融合的“助推劑”。人工智能的一大顯著特點是,和它相搭配的不止有機器人產業,各個產業都能乘上人工智能領域的“東風”。隨著互聯網和技術的發展,萬物互聯、萬物互通正在成為現實,但傳統的數據處理技術面對如此海量的數據未免捉襟見肘,只有充分運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才能夠靈活處理種種復雜多變的情況,事實判斷、決策、反應的流程也大大縮短,提升不同產業的生產效率。目前國內多個智能化無人港口就是人工智能和傳統產業融合的最好例證,通過各個環節的智能化,充分提高了港口效率,同樣的案例也發生在重工、農業等各個領域,人工智能對于多個領域,都起到了顯著的推動作用。 人工智能是人才成長的“引路人”。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都是高技術產業,需要大量的高精尖技術人才,對產學研合一的要求又進一步提升,不光是對于當下的產業有所鼓舞,更是在長期的尺度上,對于高校發展和技術研究都鋪平了道路。曾經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有人歸功于人口紅利,近些年有學者對如今的發展提出了工程師紅利的說法,即大量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但千里馬尚且要有伯樂,想要發揮“工程師紅利”,就要有足夠施展的空間,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以及受其影響而誕生出的工作崗位,正是配能夠充分發揮高等教育成果的舞臺。在這個過程中,人工智能技術扮演的不僅僅是一門產業,通過與人工智能配套的人才培養,同樣影響深遠。 過去的中國是制造大國,但想要成為制造強國,就要求我們成為科技強國,通過科學技術的發展為龐大的制造產業賦能,將實驗室中的技術運用到產業中去,打通產學研之間的種種壁壘。通過市場上的競爭與合作,持續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耕耘,加強產業技術運用和配套行業發展,將會是未來制造強國的基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