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務院審定,2023年國家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結果近日發布,江蘇再獲“優秀”等次。自2013年國務院開展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以來,江蘇省是全國唯一取得“十連優”的省份。 揮灑“開源節流”之墨,暈染“靜水流深,碧波常存”的長居圖景。作為全國唯一擁有大河、大江、大海和大湖的省份,“珍惜水、用好水、管好水”,是“水韻江蘇”的職責使命。從完成16個縣域節水型社會建設、建成率達87%到南水北調東線受水區全部完成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江蘇用位居全國前列的水效領跑者數量表明自己對水資源嚴格管理、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堅定決心。張家港市永鋼集團中的2座污水處理廠和124個水循環系統,是江蘇對水資源循環利用的有力嘗試;宿遷市洋河新區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項目的啟動,是江蘇對地下水資源開采分配的合理規劃;“節水貸”“水權貸”全年超100億元的資金發放,是江蘇對豐水地區水權改革路徑的縱深推進。“十連優”的成績背后,是江蘇在“水文章”中的精工細作。 執牢“科技創新”之筆,勾勒“智能管控,系統治理”的安居輪廓。江蘇依水而生,也因水而興。加強水資源保護與管理,用好水、管好水,江蘇一直走在探索的路上。以政策為基石,頒布實施全國首個《取用水管理技術規范》,推進非農取水口規范化管理改造,江蘇用敢為人先的勇氣開拓提升基層水資源管理能力;以工程建設為骨架,江蘇水利部門聚焦防洪保安,落實建設投資,洪澤湖周邊滯洪區的工程建設提高了堤防的防沖刷能力和防汛安全性能,提升了當地的防洪排澇能力,江蘇用敢破難題的豪氣筑牢人口、耕地防洪安全保障;以數字為主體,連云港開發使用的水旱災害防御指揮調度信息化平臺、南京高標準建設并完善的水庫安全監測設施、2024年江蘇省內新增的349處水文監測站點......江蘇用奮發創新的銳氣為民眾安居編織“智能防護網”。 延展“生態和諧”之紙,繪就“水清岸綠,人水相親”的宜居底色。近年來江蘇創新省級河長“三項清單”管理機制,出臺《幸福河湖評價規范》地方標準,累計建成2515條幸福河湖。“河安湖晏、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文昌人和”,這是江蘇省幸福河湖建設的總目標,是在新時期進行河湖系統治理保護的新追求,更是共享幸福的宣言書。南京“一江碧水揚清波”的濱江風光;揚州“二十四橋明月夜”的運河美景;無錫“水宿煙雨寒,洞庭霜落微”的太湖氣象。“江豚逐浪,靜影沉璧”,江蘇用向美而行的生動實踐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交出一份人水相親的美麗生態答卷。水生萬物,利而不爭,于江蘇而言,水孕育并滋養著這片土地,而讓源遠流長的水文化川流不息也是“水韻江蘇”的終生課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