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盛大開幕。169家企業展出600余件創新產品,其中首發新品就有60余款。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中國機器人產業飛速發展,正為中國的制造業轉型升級、走高質量發展路線提供有力支撐。 揆諸現實,當前國內機器人產業依然面臨產業鏈“傾斜”、技術“卡脖子”、地區發展不平衡等問題。要精準把脈找“癥結”,做到對癥下藥。從完善機器人產業鏈、集聚機器人產業人才、完善機器人產業制度三個方面下功夫,讓機器人產業迸發新活力,為發展高端智能制造提供新動能。 補齊機器人行業產業鏈,打造高端智能制造“新引擎”。打造機器人完整產業鏈,能夠有效提高研發設計能力、提高生產效率、提升質量水平、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等。要根據地區實際發展情況,因地制宜進行強鏈、補鏈、延鏈,從根本上提升核心競爭力。國內大多企業由于技術限制,均聚焦于門檻較低的產業鏈中下游,而產業鏈上游關鍵核心零部件生產廠家較為匱乏。長此以往,互相之間惡性競爭,企業發展也會收到限制。通過資源整合,打造區域、國內產業鏈上游龍頭企業,帶動地區機器人產業集群逐步發展,實現產業鏈均衡,確保整體供給安全,地區機器人產業發展也能打破“藩籬”,找到新路子。 集聚機器人產業高端人才,注入高端智能制造“新血液”。機器人產業技術不斷進步,對產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但目前高端人才儲備和創新能力方面還存在不足,導致核心零部件對進口依賴性較大,成本居高不下,利潤難以擴大。一方面,要梳理行業發展所需技能清單,人才“引得來”。可以通過從高校招聘、國家“人才庫”、國際交流吸引海外人才等方式招攬優質對口人才,加快組建完備高效的機器人研發團隊;另一方面,要針對人才完善培育、激勵機制,人才“留得住”。高新聘請人才后,要闡明產業發展前景,針對性開展常態化技能培訓,多給新人參與重大項目機會,及時給予獎勵,有效激發人才技術研發的積極性,讓機器人產業吸引人才、達成技術突破。 完善機器人產業地區標準,培育高端智能制造“新動能”。產業要發展,制度是關鍵。機器人產業飛速發展,要盡量避免出現不正當競爭、生產安全、侵犯權益等問題,想走穩、走實、走長遠,就需要在制度的框架內有序運行。今年,工信部根據行業發展變化,對以往政策進行修訂,形成了《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條件(2024版)》和《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條件管理實施辦法(2024版)》。各區域要在《規范條件》和《實施辦法》的指導下,深入學習、加強調研、科學研判,形成適合區域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管理辦法,避免無序發展,只重短期利益,不重長遠效益。確保行業發展統一規范,讓政策為產業競爭力的提升注入不竭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