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環境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是關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會問題。 近日,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潘良寶就噪音擾民、污染性氣體等問題強調,生態環境部門是污染防治的“主力軍”,隨著生態環境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群眾對環境問題投訴的重點從早年煙囪直排黑煙、污水非法排放、工業企業馬達聲、機器聲擾民轉變為生活周邊的噪音、異味。要做到把問題清單化、實體化、責任化,限期限時辦結,真正做到件件有落實、件件有回應,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聚焦久拖不決的“老大難”問題,根治生態環境痼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生態環境建設保護制度建得好、用得好,敢于動真格,不怕得罪人,咬住問題不放松,成為推動地方黨委和政府及其部門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硬招實招。”應以督查整改為契機,立足職能職責,著力發揮監督保障執行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持督查盯到底,管到底,“新賬”“舊賬”一起解決,啃最硬的“骨頭”,解最難的問題,推動積累多年的老問題得到根治。通過狠抓突出問題,力促整改落實,持續推動解決群眾反映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及時轉辦督辦,加強抽查核實,開展實地回訪并面對面聽取群眾意見,積極推進邊督邊改。 聚焦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解決危害百姓的“小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就要打幾場標志性的重大戰役,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垃圾亂堆、污水亂排、噪聲擾民......這些人民群眾身邊的“小問題”,都是生態環境關注的“大問題”。生態環境保護督查堅持人民至上,把這些事關人們群眾切身利益的“小問題”,作為督查關注的“大事情”,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切實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群眾的滿意度是督查整改的最大動力,解決困擾周邊人民群眾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促進宜居鄉村建設,提高群眾生活質量。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維護群眾環境權益,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計。堅持資源聯動,強化部門合作有效之勢,奔著問題去、對著問題改,要事公辦,落實管理巧匠精神,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的環境問題,帶著責任、帶著感情辦好“群眾貼心事”。全力以赴奔著問題去、迎著矛盾上、向著難處攻、集中解決,才能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