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北京中軸線”等三處遺產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一成就不僅為世界文明百花園增添了絢麗色彩,也對建設物質與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具有積極意義。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進一步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為此,我們必須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加快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形勢,培育形成規模宏大的優秀文化人才隊伍,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文明有著獨特的歷史脈絡、濃厚的文化底蘊,其突出特性承載著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碼,為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深層而持久的驅動力。中華文化輝煌而歷史悠久、內涵豐富而絢麗、風格鮮明而獨特,回望歷史,我們能在“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中見證圣人的偉大理想,能在“上將得良策,恩威作長城”中見證長城的偉岸,能在“地勢極而南冥深,天柱高而北辰遠”中見證祖國河山的壯麗……中華民族文化遺產如滿天繁星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熠熠生輝,人民擷取了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投入到社會實踐中、投入到文化創造中,與社會相結合與時代相結合,綻放出更加艷麗的文化之花。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文化自信構筑的是中華民族這艘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巨輪的堅固船體,抵御的是文化入侵的滔天巨浪。樹立文化自信,堅守文化陣地,樹立的是民族的脊梁,堅守的是民族的根基,中華文化具有兼容并包的特性,面對外來文化,我們要以辯證的眼光看問題,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其內化為推動中華文化發展的動力,堅持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保證中華文化純正而進步,豐富而絢麗。 文化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社會實踐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文化來源于社會實踐,文化也要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而創新。隨著時代的發展,廣大的人民正在以各種形式,推動文化的創新,將互聯網與文化創新相結合,將文化的創新適應于信息時代的發展要求,將中華文化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百花齊放,通過多種載體來傳播中華文化,推動中華文化創新發展,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國門。《黑神話 悟空》在海外收獲了大量的粉絲,成為STEAM平臺最受期待的游戲;《原神》在海外獲得巨大成功,撼動了國外3A不可動搖的地位;《慶余年》第二季在播出期間,不僅突破了騰訊站內有史以來最高紀錄,央視收視率達1.07%,而且成為美國迪士尼流媒體平臺Disney+有史以來播出熱度最高的中國劇。它們成功推動了中華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以創新的途徑,講好了中國故事推動了文化創新。 植根歷史,立足當下,面向未來,堅持文化自信,力求文化創新推動文化發展。一顆偉大的東方太陽正在升起,我們的前路光芒萬丈,中華民族走在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上,樹立文化自信,推動文化創新,引領時代潮流,中華文化將屹立于人類文明之巔,中華民族將傲立世界民族之林,中華民族將向著偉大復興的目標昂首前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