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日前印發《關于全面推進美麗江蘇建設的實施意見》,7月24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對《實施意見》進行解讀。指明了江蘇如何在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實施意見》明確,美麗江蘇建設要分“三步走”,“十四五”深入攻堅,到2025年,美麗江蘇建設成效顯著。其中農業農村是美麗江蘇建設的重要領域,全面推進美麗江蘇建設,必須把農村美擺到重要位置。我省致力于深入推進太湖地區農業綠色發展,在太湖地區12個縣實施化肥農藥實名制購買、定額制使用項目,比去年增加7個;在具備條件的水稻種植區,新增實施18個排灌系統生態化改造項目;在太湖地區扶持9個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建設,輻射帶動主要入湖河道兩側500米范圍內的秸稈離田……重塑田園風光、田園建筑、田園生活,充分展現新時代魚米之鄉嶄新風貌,讓村莊煥發現代氣息,彰顯自然生態之美。 “十五五”鞏固拓展,到2030年,美麗江蘇基本建成。近年來,全省自然資源系統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空間全要素全方位服務保障美麗江蘇建設。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孫衛東介紹道,全省共劃定陸海生態保護紅線1.82萬平方公里,劃定江蘇特有的生態空間管控區域約1.47萬平方公里,覆蓋了60%以上的森林(林地)生態系統和50%以上的濕地生態系統。持續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共建成綠色礦山107家,創新構建江蘇特色山水工程體系。綠色發展活力顯著增強,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生態環境實現根本好轉,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顯著提升,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基本形成,全社會生態文明觀念深入人心,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成為全國示范,彰顯綠色發展之美。 “十六五”整體提升,展望2035年,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江蘇全面建成。《實施意見》中強調打造美麗江蘇建設示范樣板要塑造“水韻江蘇”品牌。如何圍繞“水”全面推進美麗江蘇建設,如何利用“水”打響“水韻江蘇”文旅品牌,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 省文旅廳副廳長錢寧表示,江蘇做足“水+文化”文章,讓美麗江蘇建設在文旅領域有更多可觀可感的“實景圖”。構建以水為脈、推動江河湖海各展所長的“兩廊兩帶兩區”文旅發展空間體系,圍繞培育世界級運河文化遺產和濱海生態旅游廊道,建設揚子江城市休閑和陸橋東部絲路旅游帶,打造沿太湖和洪澤湖生態文化旅游區,聯動發展蘇州平江九巷、南通濱江五山、揚州運河三灣、淮安百里畫廊以及濱海“三個百里”、江南水鄉客廳、黃河故道特色旅游聯動發展帶等重點文旅項目。舉辦一系列原創性、引領性的特色文旅活動,如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長江文化節,推出更多諸如話劇《滄桑巨變》、民族管弦樂《江河湖海頌》《揚子江》等生態文明題材藝術作品,全方位展示“水韻江蘇”的深厚意象和多彩印記,進一步提升“水韻江蘇”品牌的辨識度、知名度,彰顯水韻人文之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