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由國務院臺辦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四屆海峽兩岸青年文化月在蘇州正式開幕。本屆文化月以“同心同行 青春力量”為主題,預計將從7月下旬持續到9月初,通過40場系列活動和文化交流,以文化交流架起一座“共情共融”之橋。 實現民族偉大復興需要青年,更成就青年。青年懷揣著國家與民族的希望,決定著海峽兩岸的未來走向。本次文化月活動是兩岸青年交流理解的文化盛宴,蘊積著民族復興的磅礴偉力。 兩岸青年生長華夏,文化血脈一脈相連。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近年來,作為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無論兩岸波濤涌動,兩岸青年間文化交流從未間斷。本屆兩岸青年文化月系列活動,無論是兩岸青年“票友”在泰州梅蘭芳紀念館同唱梅派戲曲,或是青年茶人在蘇州共品兩岸名茶,談論古今茶道,還是文化、美妝、文創、攝影等產業青年互相交流行業發展......以文會友,兩岸青年品味相同、志趣相一、血脈相融,文化鏈接遠超地理空間限制,必將形成強大共情,喚起民族的共同文化記憶。 兩岸青年一水分隔,文化命運休戚與共。文化是中華兒女的精神所寄,文化傳統中流淌著厚重的民族精神和家國情懷。同對一輪月,共飲一杯酒,兩岸青年懷揣對兩岸未來美好愿景的渴望,無視“臺獨分子”阻攔,同聲相和、榮辱與共。近年來,江蘇省聚焦民俗文化、節慶文化、戲曲文化等主題,積極開展兩岸同胞尋根問祖、青年夏令營、青年精英論壇等活動;臺灣青年積極前往江蘇學習、就業、創業,體驗“水韻江蘇”。兩岸青年互學互鑒、相依相伴、同心同行,將在交流共融中,推動兩岸共建文旅品牌,形成強不可分的文化共同體。 文運即國運,兩岸統一是人心所向。文化交流中凝聚著兩岸同胞“和平統一”的殷殷期盼,將推動兩岸青年自覺投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大陸與臺灣各有優勢,青年間交流合作前景廣闊,文化交流更需扶持。近期,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就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一系列戰略部署,進一步詮釋了“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這一重要論斷,為推進文化強國之路增添新動能。在兩岸青年追夢、筑夢、圓夢中旅途中,充滿想象空間和機遇。我們要用好兩岸青年力量,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強化兩岸文化交流,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用文化軟實力詮釋中國文化自信,讓文化超脫海峽兩岸,奔赴祖國山海,為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增添新生力量。讓兩岸青年同胞與時代攜手同行,為民族復興提供不竭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