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江蘇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深入解讀了《關于全面推進美麗江蘇建設的實施意見》。會上明確指出,要全面推進美麗江蘇建設,必須彰顯“五個美”,即綠色發展之美、自然生態之美、城鄉宜居之美、水韻人文之美和區域善治之美,以展現江蘇的新風貌。為此,江蘇省將采取三步走的戰略步伐,逐步深化這“五美”建設,并力爭在2035年全面建成美麗江蘇,成為美麗中國的先行示范區。 構建美麗宜居“桃花源”,造就“五美”江蘇的“面子”。美麗城市、美麗鄉村是對外展示的一張名片,也是和老百姓的生活最為息息相關的。隨著“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文明城市創建、戶廁改造等政策的持續推進,江蘇城鄉人居環境的提升肉眼可見,從無錫市新吳區的“活態運河 七里畫廊”到實現“居住地”向“生活圈”“蝶變”的宜興市東氿新城宜居街區,人居環境示范項目不斷涌現。與此同時,良好的人居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省、外籍人才來到江蘇、扎根江蘇,實現人與城發展的“同頻共振”,為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注入新活力。 走好綠色發展“新賽道”,鑄就“五美”江蘇的“里子”。“內外兼修”才能換發新風采,“里子”是全面建成美麗江蘇的底氣,綠色發展是突破資源環境瓶頸制約,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既要做到傳統產業的升級轉型,走低碳化、可持續發展路線,又要推動資源集約利用,讓“放錯的資源變廢為寶”,更要加強技術研發突破,提高關鍵核心技術的成果轉化率,以科技引領綠色發展。如今,綠色發展成為了江蘇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政府支持、政策吸引,越來越多的綠色新興產業落戶江蘇,一批批國家、省級重點實驗室在江蘇建成、運行,江蘇特色山水工程體系逐步建立,在科技引領之下,江蘇的綠色轉型之路行穩致遠。 打好生態環境“守衛戰”,成就“五美”江蘇的“底子”。生態保護從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這些年來,太湖治理、長江大保護和“十年禁漁”、“綠島”試點建設項目……諸多舉措讓江蘇整體生態發生了質的改變,曾經許久未見的動物們也重新出現,在江蘇安了家。如今,“美麗江蘇”圖景充分展現,據《2023年江蘇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省連續4年在國家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中獲優秀等次,公眾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達93%。習近平總書記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竭澤而漁”的發展終究不會長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經濟”才是為民遠謀的最佳選擇。 美麗江蘇建設之路仍任重而道遠,但只要我們持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深化“五美”建設,就一定能在2035年如期實現全面建成美麗江蘇的目標。讓我們攜手并進,共創美好未來,讓“美麗江蘇”成為新時代中國的一張靚麗名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