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青年是開展志愿服務,助力基層發展的“最大增量”。7月22日,北京市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志愿者座談會暨出征儀式在京舉行,40余名志愿者即將奔赴西部、深入基層,圍繞鄉村教育、服務鄉村建設、鄉村社會治理等開展志愿服務。 衛國戍邊、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應急救援、生態環保……21年來,西部計劃為廣大青年搭建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的大舞臺,招募人數從早期的每年幾千人到如今的每年數萬人,服務覆蓋省份從起初的12個發展到目前27個省和2000多個縣(市、區、旗)。志愿服務儼然由“要我志愿”向“我要志愿”轉變。支教志愿者張曉紅在甘肅一所農村學校引入新型教學方法,極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醫療志愿者李明在西藏地區參與建立當地首個遠程醫療系統,讓偏遠地區居民也能接受專業診斷;文化志愿者趙麗在云南組織多場民族音樂會和手工藝展示,促進了不同民族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農業志愿者王華在新疆通過推廣現代農業幫助當地農民提高了作物產量,增加了收入;扶貧志愿者劉波通過在四川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和提供技術培訓,帶動當地居民脫貧致富……他們在壯美遼闊的西部扮演著微小卻重要的螺絲釘,讓“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不再是一句響亮的口號,而是扎根基層、奉獻崗位的實際行動。 如今,我國西部地區正從“開放末梢”崛起為“開放前沿”,展現出巨大發展潛力和空間,新時代的青年志愿者事業迎來了寶貴的發展機遇。如何推動這項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志愿服務制度和工作體系。但當下面向大學生志愿服務前期培訓專業度還比較欠缺;相關激勵機制仍需進一步完善;后期保障也值得更多關注。 志愿服務要迭代升級,不能再僅僅是傳統概念中基礎服務,西部計劃需要更多“量身定制”志愿者,未來可以探索實現更加現代、專業、規范的志愿服務。志愿者們要胸懷“國之大者”,樹立正確服務理念,到西部去,不是鍍金之旅,不是個人發展曲線救國模式,是將“小我”融入到服務人民的“大我”之中。相關部門要做好志愿服務通識和專業培訓,將志愿服務與高校專業課程深度融合,培養骨干隊伍,打造專業梯隊;對于參與西部計劃志愿服務的大學生,根據服務時長和質量,在榮譽評定等方面給予一定傾斜;可以設立大學生志愿服務基金,用于支持志愿服務事業發展,最大程度撐起志愿服務保障“半邊天”,為全面推進青年志愿者圓夢西部匯聚起磅礴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中國青年志愿者事業是我們黨領導的共青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創新工作領域、服務社會需求的一大創舉。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深入踐行全會精神、總書記重要思想,積極發揮西部計劃示范帶動作用,有效推動青年人才跨區域流動,引領更多青年人才去到祖國需要的、任務更重的地方,去與無垠的鄉野相遇、與淳樸的村民相逢,去生發出精彩故事、碰撞出美麗火花,去實現個人成長與時代發展大勢的“雙向奔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