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國務院安委辦印發緊急通知,部署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中央企業進一步擰緊責任鏈條,舉一反三切實加強當前主汛期安全生產工作,嚴防極端惡劣天氣引發生產安全事故。通知指出,要清醒認識今年主汛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帶來的影響,增強做好主汛期安全生產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進一步提高政治敏銳性,將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把安全生產責任措施落實到基層末梢、崗位人頭,進一步完善汛期安全防范各項措施,全面排查整治各類風險隱患,全力抓好當前主汛期安全生產各項工作。將防汛一線視作“戰斗前線”,將人民安危置于首要位置,用實際行動筑牢防汛抗災的“安全堤壩”。 織密防汛“預警網”,時刻繃緊“安全弦”。隨著“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的到來,全國上下必須高度重視,大力宣傳和深入動員防汛工作,時刻繃緊防汛責任這根弦,讓防汛“警鐘”響起來,決不可有絲毫的放松和懈怠。回顧近年來我國防汛抗旱工作,及早發現問題是其中的關鍵。為此,我們必須下好“先手棋”,強化監測預警體系,將預警通知努力跑在災害前面,以便更好地應對災害。各級各部門要切實抓好防汛抗旱各項工作落地落實,深入開展隱患排查,科學制定應急預案,加強重點災害防御,完善各類應急保障措施工作。進一步建立健全以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部門應急聯動機制,強化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措施,密切監測氣象、水情雨情變化,確保能夠及時啟動應急響應,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織密防汛“救援網”,優化提升“基本功”。防汛搶險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的人員眾多、面對的情況復雜、所處的環境險峻。近年來,我國極端天氣頻發,惡劣多變的環境對搶險救災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級各部門要以科學素養武裝頭腦,深入調查研究,對災區現狀進行全面分析,調查好災區的地形、人口、資源、基礎設施等關鍵情況。要善用現代化手段,如現代無人機遙感、自動化監測設備、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科學設置預警閾值,構建“空-天-地”一體化監測預警技防體系,形成“技防+人防”結合的監測預警體制機制,科學調動各類資源,構建起災前預防、災時救援、災后重建的全鏈路工作體系,形成“技防+人防”結合的監測預警體制機制,最大限度減少汛期對民眾的影響。 織密防汛“責任網”,全力打好“主動仗”。“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防汛備汛、安全度汛,需要信心和力量,需要嚴謹、科學的應急預案,更需要準確地排查隱患、發現漏洞,防患于未然。每一年我們都需要面對防汛抗旱工作的考驗,既說明這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創新,力求減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損失。無論是在汛中還是在汛前,防汛工作都絕不容許任何馬虎。必須始終保持高度警覺,將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置于首要位置。對于已經發現的隱患點要逐個整改,實行清單管理,發現一個、處理一個,不留任何死角。同時,還要對過往的經驗進行總結,深入分析工作中的不足和漏洞,不斷完善和優化的應對策略,做到“科學施治”“對癥下藥”,構筑起安全度汛的鋼鐵長城,為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供堅實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自然災害防治關系國計民生,要建立高效科學的自然災害防治體系,提高全社會自然災害防治能力,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國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而今,已經進入七月份,防汛抗旱的緊迫號角已經吹響。我們必須立刻警醒,全力以赴,將責任置于肩上,做到有備無患、萬無一失,為人民群眾筑牢“安全大堤”,打贏防汛抗旱搶險救災這場硬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