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今年我國夏糧產量2996億斤,比上年增加72.5億斤,同比增長2.5%。夏糧獲得豐收,為穩定全年糧食生產奠定了扎實基礎。中華民族最深的根在農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解決好‘三農’問題,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國特色現代化農業道路。”從農業社會圍繞農耕、土地、屋舍等生命線進行奮斗,到寄望美好家園、幸福藍圖、詩與遠方的鄉愁情節,群眾對農村山水畫卷的期待總是隨著時代而更新,農業農村改革也要永遠在路上。 糧食問題關系群眾切身福祉。從新中國成立前的“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貧窮落后,到如今“民康物阜,歲稔年豐”的滋味生活,我們深知,糧食生產成績得來不易。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解決好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從頂層設計抓起系統推進農業農村改革,更有效解決了一系列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關系”“鼓勵土地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而這些愿景和囑托,在歲月流轉中慢慢變成現實,從凝聚眾心的農村合作社、人聲鼎沸的股權分紅現場,到鱗次櫛比的產業大棚、有條不紊的產業作業流水線,從種糧大戶、致富好手領頭主辦的新型公司,到吆喝拉滿、不缺訂單的電商直播間,再到扎根在一線面對面的培訓基地、實踐課堂……當代農村、氣象萬千。人與事、人與責、人與夢,正是這些“雙向奔赴”成就了人民群眾“芝麻開花節節高”的幸福。 眼下,各地秋糧長勢良好,望著一片片蕩漾著希望的田野,回想起40多年前,安徽小崗村村民的18枚“紅手印”搞起了“大包干”揭開農村改革的序幕,到如今各地繼續深入探索實踐,堅持農村基本經驗制度不動搖,推動落實農村承包地堅持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這一重大制度創新,不僅讓億萬農民吃下了定心丸,更極大激活了自驅奮斗、努力耕耘的動力。守好一方沃土,不斷豐富土地承包權、釋放土地活力,是確保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關鍵,更是以制度改革傳承“農家樂事在田間”的奮斗。 山果熟,水花香,家家風景有池塘。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廣袤田野春風激蕩,農業農村改革正闊步向縱深推進。我們相信,堅定向前走、走人間正道,就一定能走到憧憬的遠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