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在召開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重點研究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充分彰顯了我們黨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堅定決心和歷史擔當。 當前,我國國內外形勢嚴峻,中國式現代化征程正遭遇著各種艱難險阻、經受著許多驚濤駭浪,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深刻革命、偉大創(chuàng)舉。 改革開放精神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不竭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鑄就的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極大豐富了民族精神內涵,成為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國人民煥發(fā)出前所未有的能量,全社會形成了改革創(chuàng)新活力競相迸發(fā)、涌動不息的生動局面。這種源于實踐的強大力量,是一種“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力量,是一種“破舊立新、敢于創(chuàng)造”的力量,是一種“患難與共、合作共贏”的力量。一路以來,正是這樣的強大動力跨越時空、滌蕩人心,源源不斷為我國現代化進程注入新鮮動能與活力。 改革開放精神是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精神財富。改革開放精神既與中華民族的變革和開放精神一脈相承,更在46年來的偉大奮斗中升華提升、綻放出耀眼的光芒。江蘇是全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建立黨組織的省份之一,同時也是全國改革開放帶頭破局的地區(qū)之一。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異軍突起和以蘇州昆山為代表的縣域經濟的率先發(fā)展,擘畫了江蘇現代化推進的新藍圖。從蘇南模式到外向型經濟,從“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到“有能力也有責任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江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正確指引下,用自身的發(fā)展印證了改革開放精神的強大動力。 改革開放精神是鮮明的時代標識和堅實根基。“事業(yè)發(fā)展沒有止境,深化改革沒有窮期。”當前,改革進入“深水區(qū)”,各種復雜問題接踵而至,我們必須不斷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以“釘釘子”的精神腳踏實地,推動改革行穩(wěn)致遠。我們要堅持守正與創(chuàng)新的“雙輪”驅動,在弘揚和傳承改革開放精神的基礎上,深刻把握中國社會歷史變遷規(guī)律,勇于在科技、制度、經濟等領域踏足“無人區(qū)”,精準破析“中國奇跡”的“摩斯密碼”,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匯聚更為強大的精神力量。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新征程上,讓我們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大力弘揚改革開放精神,銳意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以敢闖、勇創(chuàng)、實干的作風繼續(xù)走在前列,乘著改革“東風”,一路披荊斬棘、勇往無前,創(chuàng)造出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更大奇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