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在日前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縱觀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其中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需從產業研發投入、平臺統籌建設、人才等處入手,推動科技產業創新。 近日,國家統計局也發布了中國經濟上半年的經濟半年報,數據顯示,我國上半年的經濟運行既有量的增長,更有質的提升,其中高技術制造業的增長明顯,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8.7%,以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均保持兩位數增長。 目前,新動能新優勢成長迅速,未來仍需加大對“硬科技”的研發投入,推進原創性、引領性科技創新。“硬科技”是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術、光電芯片、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為代表的高精尖技術,屬于由科技創新構成的物理世界。因其具有極高技術門檻和技術壁壘,很難被復制和模仿,要想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需進一步加大在“硬科技”八大領域的創新力度,通過長期研發投入、持續積累,解決我國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問題。 搭建平臺、發揮載體建設作用,加強科技創新、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和深度融合,讓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等各類要素資源有序流動,營造更好的科創生態。今年是我國實行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第六年,今年年度會議的主題為“譜寫長三角一體化新篇章,勇當中國式現代化先行者”,自1月起,長三角4省市的14個城市就輪流做起東道主,緊扣一體化、高質量、新質生產力三方面,從自身的資源打開,向區域協同邁進,進入創新驅動的新階段。 聚集全球性人才,吸引全球南方的科創力量,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我國科技創新既要科技的高水平自立自強,又要全方位國際合作。長三角組織的創新聯合體正在建設高鐵大環線,借助半小時通勤圈吸引更多人才,同時積極探索怎樣借全球之力,提供開放的平臺,將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發達經濟體的科創力量和“一帶一路”新興市場,全球南方的科創力量,吸引到長三角的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的集群和產業中間。 我們都知道,科技創新是我國重要的發展戰略,從科教興國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自立自強等,無不彰顯了國家對科技工作的重視,我們要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