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期,《云邊有個小賣部》等暑期檔電影火熱放映,“鶯鶯小賣部”“云邊鎮”這些影片中的同款取景地也吸引眾多游客現實中打卡。一部劇帶火一座城,影視的帶動效應是驅動城市文旅消費的重要催化劑。因影視劇出圈成為旅游目的地的城市無疑是幸運兒,但“影視+旅游”帶來的流量效應很容易曇花一現,要想細水長流,就要寫好“流量”變“留量”的后半篇文章,實現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找到自己“最對的人”是“流量”變“留量”的關鍵。特色文化是推動旅游行為發生的第一推動力,許多取景地雖然在影視帶來的熱度中“火了一把”,但當熱度散去,同質化的問題卻給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危機。特色小鎮、城市街區,義烏批發的紀念品,換湯不換藥的打卡點……千篇一律的景色,缺乏文化內涵,加劇了游客的審美疲勞,很難讓游客“買賬”。相比而言,像“鶯鶯小賣部”——浙江寧波奉化區西畈村就找準了自己的特點,村內老磚舊瓦,綠樹白墻,云霧繚繞,山野蔥郁,景色充滿“仙”味;奉化水蜜桃,番薯粉絲制作的牛肉粉條也極大地滿足游客“口腹之欲”。取景地城市要想實現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就必須立足自身特點,持續深挖文旅資源潛力,將民俗文化展示、地方美食品鑒等開發成特色旅游項目,推陳出新旅游場景,增加旅行的趣味性和參與度,讓游客能夠有新的發現和體驗,深入了解當地的文化內涵,從“城市體驗官”自發成為“城市推介官”。 優化旅游環境,打造有口皆碑的服務品牌是“流量”變“留量”的保障。一個地方的旅游熱起來,隨之而來的通常是物價飆升、捆綁式消費、交通擁堵等老大難問題。而前段時間阿勒泰爆火出圈后,當地政府反應迅速,立即開展“物價、廁所、甩團”等專項整治,委派“文旅體驗官”開展全覆蓋體驗監督,不斷擦亮“新疆是個好地方”金字招牌。一系列優化旅游市場秩序、提升旅游服務質量的實在舉措,收獲游客一致好評,“回頭客”絡繹不絕。“流量”變“留量”,良好的旅游環境,至關重要。相關城市要不斷提升服務意識,照顧游客需求;優化配套措施,完善人性化便利設施建設,強化公廁、停車場等基礎設施的運營管理;做好市場監督,嚴格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嚴厲打擊“亂要價”“宰客”等不合理亂象。只有真正把旅游環境優化好了,服務水平提上去了,才能實現讓游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愿意再來。 在文旅市場消費回暖的當下,流量即財富,各地要抓住這個“風口期”,深挖特色文化、優化旅游環境,推動旅游業持續發展,打造游客心中的“詩和遠方”,讓旅游“熱起來”、游客“旺起來”,助推一時的流量經濟真正轉變成常青的品牌經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