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上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800億件,比2023年提前59天。快遞業,被稱為經濟發展與消費活力的“晴雨表”。亮眼的中國快遞業成績,是中國快遞市場繁榮活躍、發展質效不斷提升的直觀表現,也反映出中國新業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蓬勃活力。 “小數字”映射“大潛力”。快遞業聯系千家萬戶、連通線上線下、暢通供需兩端。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具有極廣的消費者群體和極強大的購買力,這也為我國的快遞業持續向好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數據顯示,我國快遞包裹業務量自2014年起穩居世界第一,今年以來,月均業務量更是超130億件。特別是進入6月以來,在電商平臺年中大促等利好因素的帶動下,中國快遞日均業務量超5億件,相當于全國每天有400多萬快遞小哥穿梭在大街小巷投送快遞。從過去的“年均百億件”增至如今的“月均百億件”,我國的快遞業務量紀錄正在不斷被刷新。這些“亮閃閃”的數字背后,是居民消費需求的不斷提升,也是線上消費、互聯網+、數字化等消費新模式帶來的發展新動能。 “多政策”助力“強發展”。為建成普惠城鄉、技術先進、服務優質、安全高效、綠色節能的快遞服務體系,推動快遞行業穩步發展,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快遞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這些政策為快遞行業提供了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提質機遇。就目前而言,郵政快遞業覆蓋城鄉、聯通全國,形成了“鄉鄉有網點,村村通快遞”的良好局面,消費連著快遞,消費“熱”推動快遞“跑”,快遞“跑”加速消費“熱”。不斷完善的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和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也形成了業態良性運轉的產業鏈。與此同時,快遞業不斷豐富的服務場景,拓展的服務領域,提升的服務品質,都展現出快遞業源源不斷的發展動能和澎湃活力。 “數字化”促進“高質量”。當下,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快遞業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快遞業也依靠科技的力量逐步向“數字化、智能化、便捷化”靠攏。快遞企業抓住新一輪發展機遇,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打造諸如無人倉、無人車、無人機等應用,加快工作效率,減輕人工負擔;推出“換新+回收”和“送、裝、拆、收”等新發展模式,提高快遞可再生利用率的同時增強服務品質;借助實時物流數據,讓更多農特產品的寄遞時效獲得提升,實現“昨天在樹上,今天在路上,明天到手上”,諸多原本只能在實體店購買的生鮮水果,現在動動手指就能送到家,消費者也能享受到更好的消費體驗。 一葉知秋,透過“800億件”這個快遞成績單,我們看到了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快遞業呈現的萬千氣象和中國經濟的澎湃活力,彰顯出一個流動中國的發展圖景,“小包裹”必將繼續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大能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