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國家文物局下發了關于做好2024年暑期博物館開放工作的通知,要求通過多種方式提高觀眾參觀博物館便利化水平,盡可能簡化預約程序,切實維護公眾基本文化權益。博物館,是一個充滿歷史與文化氣息的獨特場所,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更傳承了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如今,“到博物館去”儼然成為當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它是歷史的見證者,文化的守護者。在博物館里,無數珍貴的歷史文物匯聚一堂、熠熠生輝,它讓當下的人們能親眼看到歷史的痕跡,仿佛身臨其境般與歷史親歷者共情,讓歷史不再是書本上那冰冷的文字。在泰州博物館里,有一件1955年出土于泰州北城垣《泰州重展筑子城記》的石碑,上面的字句向我們講述了千年前海陵縣升格為泰州及當時泰州的一些往事,補充、修正了泰州筑城的歷史,講述了泰州名稱的由來,意義非凡。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里,冰冷的遺骸、陳銹的兵器、親歷者的獨白以及定格在1937年那一刻的歷史照片,記載了中華民族深重而苦難的記憶,時刻告誡當下中華兒女孱弱必將遭欺,只有“吾輩自強”才不會重蹈民族之悲愴! 它是文明的講述者,教育的啟迪者。青少年,是我們國家未來的希望,習總書記強調:“革命傳統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傳承文明之精神,歸根結底是我們的青少年要認同它,而博物館是青年認識世界、拓寬視野、塑造三觀的重要課堂,是最好的學習和教育場所。在這里,他們可以通過參觀文物、聆聽介紹、觀看視頻等多種方式親身感受歷史的厚重、藝術的多彩、文化的內涵,感受數千年來英雄人物對愛國情懷的濃烈情感與深厚寄托,感受革命先輩推翻“三座大山”的艱難困苦,從歷史人物中汲取奮進的力量,從革命歷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從傳統文化中汲取自信的力量! 它是民族的代言者,精神的傳承者。當前,文化全球化日趨明顯,不同國家間的文化以各種方式不斷“融合”和“互異”,在此過程中,博物館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文化交流平臺。6月23日,一場別開生面的中法文化藝術交流展亮相南京云錦博物館,為觀眾們帶來了一場東西方文化跨界融合的視覺盛宴,展覽匯聚了東方非遺技藝、西方經典藝術及匠心文博藏品,將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巧妙地融為一體,呈現出一幅幅絢麗多彩的文化圖景。“國之交在于民相親”,第三屆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近期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百余位來自世界各國最具代表性的國家級博物館館長、文博行業專家學者齊聚北京,展開深入討論。可以說,博物館為世界各地的人們搭建了一座溝通的橋梁,加深了各國不同文化之間的了解和尊重,告訴了我們,每一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貢獻! 博物館,就是這樣讓我們跨越時間的障礙,與歷史人物交心,讓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和世界。作為新時代文明的實踐者,我們應當更為重視博物館的建設,更為重視挖掘、發揮文物的現實價值和教化意義,讓它在時光隧道中將我們的文化永久地守護傳承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