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互聯網助力數字消費發展藍皮書》顯示,當前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已超過9億人,購買國貨“潮品”用戶規模達5.3億人。今年以來,國貨“潮品”等新興消費熱點占據了消費市場“C位”。在網購日益盛行的如今,消費場景從傳統的線下門店拓展到線上,互聯網成為促進消費新模式、帶動消費新熱點的重要引擎。 在今年的“618”購物節中,國貨“潮品”引發了一輪又一輪消費熱潮,購買用戶占比近六成,“國貨”已然成為產品銷量節節攀升的致勝法寶。國貨“潮品”的走紅,展現出的“中國制造”走向“中國質造”和“中國智造”的一步步崛起,在許多領域中,中國品牌成為真正的引領者。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國貨品牌的崛起也是中國制造業的崛起,更是中國經濟的跨越發展,在“中國質造”和“中國智造”的征程上,最新的智能信息技術與傳統制造業深度融合,服務質量優化提升,消費業態轉型升級,我國制造業大國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 談起國貨潮品,大部分人都會喊出文創產品、國產美妝的名字。在如今,中國的消費者不再一味追求大品牌、進口貨,而更關注產品本身。質量之外,蘊藏其中的民族底蘊也是消費者消費眼光、消費偏好轉移的關鍵。飽含民族特色的漢服、各大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國風設計的美妝……中“國”元素與時尚“潮”流激情碰撞的背后,除了中國“質”造的崛起,更表達出人們對于中華文化越來越高的認可度,彰顯出民族自信、大國情懷。能夠激發出中國消費者熱情的,永遠是也只能是獨有的文化傳承生命線,“國”字當頭,才能真正發揮出時代賦予中華優秀產品的獨特神韻和中華氣韻,才能讓國貨“潮品”永遠傲立潮頭。 無論是緊隨“智能化”的電子產品,還是捕捉到國產化妝品市場缺口的“美麗經濟”,亦或是各大博物院、藝術展順應年輕人興趣推出的古今交融的“盲盒”文創產品……許多“老字號”也乘上互聯網的東風,在新時代的機遇和挑戰中煥發新的生機。短視頻、直播帶貨、電商渠道,他們在時代新場景中,緊跟消費新潮流。前有蜂花到處撿箱子成為評論區“顯眼包”,后有活力28的老年主播團邊播邊學,越來越多的國貨老品牌重新“翻紅”,再次被市場和消費者“看到”。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質造,從中國產品到中國品牌。隨著浩蕩東風,國貨“潮牌”正以開放包容的姿態、文化自信的決心、守正創新的行動,向世界傳遞著中國經濟的蓬勃脈動,成為拉動消費釋放動能的強勁“引擎”。 |
